返回第三回 唐皇后宫武惠妃,一计诛杀三王子(第2/4页)  三生石第一季长恨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林甫当上丞相,第一件大事当然是回报惠妃。他就和惠妃次女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多次商议,得找一个让玄宗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由头,将太子搬倒,一旦寿王入主东宫,惠妃的皇后之位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日,大内皇宫不知怎么丢失了两只刚为玄宗烧制送入宫的秘色瓷碗。这是越州窑专为皇家烧制的,珍贵异常,刚送入皇宫不到月余。古人有诗赞秘色瓷: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这种瓷,色类玉,类冰,就是当时的越窑在烧制当中,一炉千百件青瓷瓷器,也不敢说能烧出秘色瓷。只有那炉中位置绝佳,炉温特别之处,才能偶然呈现几只这种颜色的瓷器。烧成的都入了皇宫,民间绝无。唐以后更是成了传说,前面那首诗也是晚唐诗人陆龟年偶然见到,惊叹之余的叹息。后来中华瓷器享誉中外,都没有窑口再能烧出过秘色瓷,只是传闻中有过,可见其珍贵。直到一千多年后的公元1987年,扶风法门寺轰然倒塌,秘色瓷才重现天下,这是后话。

    玄宗听报,龙颜大怒。秘色瓷碗摆放的殿中值守太监全被高力士关到内侍府,逐个的盘问,甚至用了酷刑,目前还没有任何线索。

    说来那珍贵的秘色瓷丢失的也是蹊跷,进贡到宫中后,一直摆放在玄宗的勤政务本楼内的书房,当日玄宗上朝回来还到跟前细细把玩。用罢午膳,回后宫歇息,当时殿内的三个小太监负责在楼内收拾,一直都未离开。下午因有大臣进宫向玄宗汇报江南官员任免事宜,来到楼中书房的玄宗发现秘色瓷已然不见。三个小太监都一口咬定从未离开楼内,也未见外人进入,两个秘色瓷碗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消失不见,实在让人琢磨不透。

    惠妃听报,她觉得机会来了,立马秘密将李林甫和杨洄召入后宫,计议良久后开始发难。

    惠妃派贴身小童武秀去召太子李瑛,和负责宫中侍卫的鄂王李瑶,光王李钜三王入宫。说是宫中有贼,请他们擒贼护驾。三王不知是计,而且宫中侍卫确也报过他们,宫中今日失窃了玄宗喜爱的秘色瓷碗,本来也正想着查探一番,可是兴庆宫自玄宗登基时就立下规矩,就是贵为亲王也绝不能带刀兵入内。此时听来人报发现贼人尚在宫中,惠妃让他们拿贼护驾。来不及多想立时点了宫廷侍卫八百顶盔掼甲奔兴庆宫而来。

    这边兵马一动,惠妃早得了线报。扯乱头饰急忙奔到玄宗办公的勤政务本楼,向玄宗报称:“太子跟另外两个王爷要谋反!他们穿甲胄进宫了!”

    李林甫来了一会儿了,正在和玄宗议事。玄宗听惠妃报惊诧莫名,始是不信,这好端端的谋哪门子反,派高力士速去查看。不多时高力士连滚带爬的回禀:“确有此事。”

    想这玄宗自己是亲王时,就是联合太平公主剪除异党,政变成功才当上皇帝。继位后,又因太平公主一党势力渐渐强大,玄宗害怕大唐再出来一个女皇武则天,所以使巧计将太平公主一党全部绞杀。至此大唐的李氏皇族才真正的夺回了皇位,踏踏实实的继承了大统。此次宫廷争斗的惨烈,比当年玄武门兵变不次,不但武氏一族彻底清除出历史舞台,就连玄宗李氏皇族一脉,除了跟在自己身边拼命的自家几位兄弟外,其他支脉也多有亲族被斩杀,在皇位争夺上,亲情永远排不上他们的考量之中。

    玄宗扭头问站立一旁的李林甫:“爱卿以为当如何?”李林甫明白是怎么回事,并不劝阻,沉吟片刻道:“此乃家事,陛下酌情定夺。只是三王带甲兵无缘无故闯内宫,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听到此,玄宗立时动了杀心。

    玄宗贴身的大内侍卫将军陈玄礼,得令后立即召集弓箭手埋伏在勤政务本楼上,弯弓搭箭静候三王的甲兵进宫。

    可怜这太子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