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丞相杨国忠(第2/3页)  三生石第一季长恨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头我去看看黑白无常把他收过来没有。”

    青龙道:“那就请大帝派府卒严加看管,事成之后他要咋样就悉听尊便了。”

    大帝笑道:“他若是你口中所说之人,又怎能轻饶了他,神君不必挂怀了。”

    青龙谢过,拜别。

    回到府中已是天刚破晓。秋先还拿着书翻看,倒也尽心。见神君返回忙放下书本,变回刘骆谷的样子。问道:“神君出去所为何事?”

    青龙道:“还能为啥,处理下李林甫的身后事。”

    秋先吐了一下舌头未再多问。

    李林甫的死后的第八日,玄宗临朝听政,他可有事干了。这李丞相生前虽作恶多端,可处理烦乱的公文政事确是一把好手,那时玄宗还真不用事事操心。可这一周下来,尚书省的各地公文早已堆积如山,离了李林甫还真有些玩不转。

    这几日,玄宗心里把个看上眼的朝臣掂量来掂量去,始终犹豫不定。

    甲骨文中,“丞”的示意是“一人处陷阱中,左右拯之以出”。相是啥?就是天子看不见的东西,需要一个人帮助他看,这个帮助他看的人就叫“相”。典领百官,辅佐天子治理国政,如此重要一职,玄宗焉能不慎重。

    烦躁中,左相陈希烈出班启奏道:“南诏兵变,蜀中来人请朝廷出兵平叛,陛下以为何人可担此重任?”

    玄宗听罢,摇头叹息。此前这样的事李林甫奏完必是向他推荐一人或数人供玄宗挑选,今日同样事,确是要他自己定夺人选,这就是陈相与李相之间的差距啊。

    玄宗还未答话,杨国忠出班启奏道:“臣愿统兵前往。”

    玄宗惊呆了。坐正身体诧异的问道:“卿乃一介文臣,难道也知用兵之事?”

    杨国忠道:“臣祖籍蜀中,对那里甚是熟悉,和南诏部族素有交情,人文地理比眼下各朝臣占有先天优势。若论亲自提刀上阵杀敌,臣自知力有不逮,但如论指挥调度,审时度势,臣还是有一定把握。所以恳请陛下给臣配一勇冠三军之武将,此战必能破敌于阵前。”

    玄宗听罢,点头称是。命朝中武将李光弼随同前往。都说一国丞相的人选应三思而后行,但孔子曰:再,斯可矣!杨国忠因玉环的原因,一直是玄宗心中掂量的人选之一,所以玄宗当朝承诺:如平定叛乱,回朝后必封你做右相。

    杨国忠磕头谢恩。这就是机遇,当然还要有过人的胆量。统兵平叛可不是儿戏。此番请令出征,他心里还是有一些把握的。

    杨国忠率军前往南诏平叛,大军旌旗招展,号角连天,书从简短,这日已到哀牢地界。

    杨国忠素与南诏最大部族蒙舍头人皮逻阁交好,二人多有书信往来。刚到哀牢,早就得到信的皮逻阁即带着亲信摆酒迎接。

    唐朝贞观初年,云南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较大的部落,分别是白族的浪穹诏,邓赕诏,施浪诏,傣族的蒙舍诏,蒙嶲诏,纳西族的越析诏。蒙舍诏位于在其他五诏南部,统称南诏。

    蒙舍诏的第一代部族头人细奴逻,随父蒙舍龙居住在邪龙川,由于早年曾到蜀中游历,被汉文化中的农耕文化所吸引。也正是细奴逻在蜀中游历那个时期,和蜀中望族杨氏一家,结下了深厚友谊,多年来两大家族一直互通信息,交往走动。杨家人近年在大唐帝国政治中心渐渐走出新局面,蒙舍诏的头人焉能不知,所以走动往来更加频繁。杨国忠请命率军出征也不全是逞一时之勇,他还是心里有底的。

    细奴逻归来后协助父亲带领部族发展农耕,部族人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很快发展成南诏最大部落,在此地争夺资源上渐渐占据上风。凭借优越的自然优势和自身的勇猛及智慧,在川南建立起较为强盛的以乌蛮部众为主c以蒙舍龙的名字名字命名的部落联盟——蒙舍诏。皮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