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阿嘎尔下乡记3 (七)(第2/3页)  赵青龙中短篇小说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记别见怪。”

    “说得挺好,还做了保证。尤其您儿媳妇,不错,不错,您老好好监督监督。”

    “还是书记会说话,鸡蛋黄味鹦鹉声。”

    挨着塔日根稻田往南靠水泡是今年新增加的300亩稻田,是八户打六眼大井,所谓以井带地开发的新稻田。当时水稻开发是硬性任务。虽说开发水稻为的是解决温饱,但真正的贫困户是种不了水稻的,因为种水稻成本太高。所以要完成任务,取得成绩,必须依靠大户。另外,以井带地是旗里制定的鼓励优惠政策,更主要的是这符合上级文件精神。当时上级层层下发文件,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建立健全双层经营体制,核心就是推行“两田制”。所谓“两田制”,一是口粮田,人均分一小部分耕地,解决口粮,其余大部分土地全部承包,包给那些完成农业税(包括牧业税c羊毛说c生猪屠宰税c牲畜交易税c牲畜登山费等等)c三提五统c定购粮以及教育集资c教育附加c以工代金c民兵训练c企业管理c超种面积罚款c扶贫c开发周转金c联合国养羊款等等任务好,出义务工好的所谓种田能手,实行规模经营。在这一政策作用下,农村土地分配出现不均现象,加之部分村民自私开荒,扩大四至,分配不均越来越严重。十多年以后,土地二轮延包,强调的是土地平均分配。很多地方开始上访,一度出现混乱。胡节嘎查也不例外。其木格红火十多年,在这一波上访运动中被免了职。有人说:“构建和谐先讲政策和谐。”说的非常有道理。在不和谐的诸多因素中,政策不和谐不一致是主要因素之一。

    六眼井的第一眼井是朗头打的。因为投毒放火,朗头被派出所抓去关了几天。后来其木格说情,阿嘎尔就让派出所放了人。从这一点上,朗头非常感激其木格和阿嘎尔。朗头这个人很有心计。他跟二赖混,虽然充当打手,但始终留有后路,尤其一点不白干。你看,不几年就攒了不少家底。这一次,一听说鼓励开发水稻,他看出来前景良好,就打了一眼井,顺势拥有了50亩上等土地。就是这50亩稻田,也不是自己掏钱开发的。他从外地招一个客商,说要合作经营,一切费用由客商出资负责的。种几年,等稻田土地成熟后,就与客商解除合同,白得了50亩良田。朗头迅速发达,成了胡节嘎查上等富裕户,从此彻底改邪归正。

    在朗头的稻田里有两台插秧机正在紧张作业,操作手是陌生人,估计是外来客商。朗头背手走方步,正在骂狗生的娘。狗生就是《阿嘎尔下乡记一》里骂父亲吃了自己随礼的满月酒的狗生。狗生不知喝了多少酒,满口酒味,龇牙咧嘴,张牙舞爪,海阔天空,大谈高论,对于朗头的责骂不予理睬。“操你妈,再不干活,就给我滚蛋!”朗头声嘶力竭叫嚣道。“朗哥,真生气了?没说不干呀,干,干”

    “哎,这种人,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别无它法。”阿嘎尔长长叹一口气。

    狗生也是不出义务工的一个。那天阿嘎尔从塔日根家出来去了狗生家。在狗生屋里冷冷清清,看样子炊烟很难粗壮起来,细得像筷子。屋里只有狗生,不知在哪儿喝了大酒,蜷缩在炕上,进来几个人,不如几条狗。“你为什么不出义务工?为什么不种稻子?”阿嘎尔质问。“出那玩意儿工,谁给我喝酒?有酒也喝不着,都让你们狗东西们喝了。”狗生伸直身子,斜看阿嘎尔说。“给我起来!”阿嘎尔怒从心头起,恶从胆边生,上前抓住一条腿往下拽。狗生“出溜——”一下滑了下来,一堆泥巴坨在地上。“操你妈”狗生以为嘎查达拽的,冲着嘎查达要爬起来。阿嘎尔以为骂自己,朝屁股踢了一脚。狗生又坨回地上

    “再不出工,啥也不准给他!”阿嘎尔感到没有辙,甩一句走了出来。在外面遇见狗生父亲在来回转悠。老人脸上更皱,能夹住苍蝇,但哭的样子堆了一大堆,把那些皱褶都给压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