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阿嘎尔下乡记4 一一抗洪抢险篇 (四)(第1/3页)  赵青龙中短篇小说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第二天早晨七点开始,十个嘎查1300名劳动力陆续赶到。于是,在芒根苏木历史上,乃至在全旗历史上未曾有过,以后也不可能有的泄洪战斗打响了。阿嘎尔传令下去,泄洪河道开口六米,下深一米,中午以前必须拿下!由于这条河取道原来的小路,地形呈凹状,所以土方量少,每个劳动力也就十三立方米。这虽然超出平时义务工的土方量,但由于组织发动得当,加上阿嘎尔要求严格,各嘎查,包括每个劳动力有空前的觉悟,干劲空前的高涨,到中午一点多工程全部完工。有人说,领导一批农民只要权威加恩惠就够了。其实不然,不管领导谁,无论是农民,还是工人,或者是知识分子,首要的一条一定要把道理讲清楚,最大限度地取得理解和支持。阿嘎尔有什么权威?只不过对于一些调皮捣蛋者拿招聘警察收拾而已。有什么恩惠?不罚款不没收东西就烧高香了。他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首先一定要抓好队伍建设,做好组织发动工作。领导对象并无好坏之分,主要在于领导怎样带。带好了,都差不多,都能行。

    新挖的河像一条巨龙从胡节嘎查中间穿插而过,将一个完整的村庄劈成东西两半。

    大家去胡节村部简单吃口饭。乌达嘎查迫不及待要放水,阿嘎尔也就答应了,这样,从下午两点开始放了水。

    大水像山洪爆发,奔腾下来,远远听去,像森林里刮了十二级大风一样,呼啸着,咆哮着,一个多小时以后进入了新挖的河道里。顷刻间,大水齐河堤,水面高出地面半米,早已成为一条悬河。大水翻滚着,卷集着,汹涌澎湃,壮观至极,惊险至极。大水又像终于找到排泄通道,载着乌达以及上游几十公里芒根人的多夜风流,带着无数不走运的风流液体进入芒铁排干,进入辽河,走向大海,寻找新的生机。

    由于新挖的河,河堤没有夯实好,都是暄土,所以禁不住激流冲刷,溢水c决堤的呼喊声此起彼伏。阿嘎尔又紧急调三个嘎查劳动力不断加高c加厚c加固,连续奋战一下午,苦苦坚守着,支撑着。他们已经到了精疲力尽,山穷水尽的地步。

    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苏木方面送来三马车塑料编织袋。阿嘎尔命令大家,用塑料袋将河堤重新进行了加固。这批塑料编织袋来得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没有这批塑料袋,早已守不住水,大水可能淹了整个村庄,后果不堪设想,让人毛骨悚然,后怕不已。

    那么这批塑料编织袋是怎样来的呢?该年全旗普遍降雨量大。只是芒根苏木多年不搞水利工程,所以遇到大水排水不畅,造成了内涝。关于内涝情况,包括乌达大水以及通过胡节泄洪的决定等等,阿嘎尔都及时地向旗里做了汇报和请示。旗领导分头抓防汛排涝工作,这一天旗委宋副书记要去别的苏木正好路过芒根,在马路上遇见白大鼻子。宋书记下车询问灾情和胡节放水情况。白秘书的鼻子属实有些夸张,有些硕大,它占据脸部中央三分之一地方,将一双细密的小眼睛挤到额头上,将两片奇厚的嘴唇欺负让位到下巴底下。与夸张的鼻子相一致,他说话走路也往往十分夸张,尤其像今天这等神圣的时刻。他细密的小眼睛争风吃醋,拼命掠夺地盘,此时挤眉弄眼,强作风情。与眼睛相呼应,肥厚的嘴唇,矫揉造作,夸大其词,惟妙惟肖,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很多乌达水如何如何之大,往胡节放水如何如何危险。“阿书记英明,阿书记伟大阿书记指挥千军万马”他把口型摆得比球体还圆,三百六十度任何角度都是白花花沫子。宋书记烦死了,“简直是废话篓子!”他打断白音的话,问:“要不要编织袋?”“要,要,要,十分必要,万分需要!”白秘书当即表示。宋书记站在马路上,给旗里打电话,旗里没有了编织袋。宋书记给盟里打电话,正好刚有一批。宋书记要旗里马上派车去盟里求编织袋,并迅速送到芒根。宋书记说:“我现在有急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