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桩子去了。”
“刚才是怎么回事?”
文书告诉说:“苏木不是说每户收1500元吗?今天开始收了。来了很多人,其中就其木格老姨和塔日根媳妇两个娘们。女士优先吗,我就先收了她俩的,并按苏木规定给她们房号了。她俩挑了最好的号,他就不让了,开始闹”
阿嘎尔万万没有想到胡节老百姓盖房子劲头这么大。他怕积极性不高,才出了这等计策。他端坐在那里,和颜悦色,向大家说:“谁交钱先给谁房号是我定的。既然大家都要交钱,我看是不是这样,大家都交钱,然后咱们一起抓阄儿。”
“好,好”村部里爆炸出欢呼声。
文书开始收钱,阿嘎尔叫两个随从做纸阄儿。得等一段时间,阿嘎尔跟老百姓攀谈起来。
“阿书记,新村选址太好了,那是咱村最好的风水地。就是让他们吃亏了。”毛敖海说。
“是啊,当年开发生物圈也是上级要求的。他们20户响应号召,也投入不少。老村址开发耕地后适当照顾他们吧。大家说行不行?”阿嘎尔问。可是没人应允。
大家为什么不应允,阿嘎尔是心知肚明。这块所谓生物圈,是十多年前开发建设的。今年年初调整土地时没涉及这块地。主要原因是开发生物圈是当年上级号召开发的。20户在政策的幌子下多占土地,这是胡节嘎查土地不均,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焦点之一。阿嘎尔在政策和老百姓意见夹缝中左右为难,一直耿耿于怀。真所谓天遂人意,现在正好有了整体搬迁事情。阿嘎尔顺水推舟,飞渡横船,将新村选址安排在这块地里。刚才他说老村址改耕地后适当照顾20户,但也没说照顾多少,一是安慰20户,减少阻力,二是试探民意,为以后决策提供依据。按老百姓说法,20户已经享受十多年了,该休矣。但啥时候休矣,怎样休矣,得有个理由,找个时机啊。另外,在农村,甚至在社会,绝对公平是没有的,做不到的。今年为了完成水稻任务,你阿嘎尔不也实行了以井带地政策,实际上造成了新的不公吗?
“先不说这个了,还是说说盖房子的事吧。”阿嘎尔把话题引开。
“阿书记,拉三条街,太帅呆了,太神仙了。你看,一条街盖30户,33就是9,这是皇帝的数字。都说第一趟最有风水,我不信这个。我就想挨着其书记盖,搭个好邻居。”毛敖海又咧咧开说。他的嘴巴就是这么乖巧,舌头犹如装了弹簧,叽叽呱呱总能弹出一大堆话。
“以前攀巴图,现在又抱其木格了?脑筋急转弯够快啊。快拉倒吧,躲一边超生去!老让人家扶贫,不知磕碜。”在角落里的一个中年人攻击毛敖海。
“哼,告诉你,这是老子的能耐,你有吗?干瞪眼去吧。”
“你俩少贫嘴什么第一趟最有风水,我看过大仙,大仙说:第二趟也一样好。”塔日根媳妇说。
“别扯没用的。你大仙没说我俩搭邻居最好吗?”
“滚一边去,谁跟你搭邻居。”朗头还没说完,塔日根媳妇骂朗头。
“哈,哈,哈,你俩干脆盖一个房子吧。”大家哄然大笑。
“大家安静。”阿嘎尔说:“什么风水不风水的,我看都是好地方。这样吧,等抓完阄儿,谁跟谁搭邻居,你们自己调去。不过有一点,第一趟必须保证盖三间以上房子。领导来看,别的村来看,这还是咱村的脸面不是?另外,农村吗,多放点距离,免得挨紧了出说道。”阿嘎尔也逗一句大家。
“哈,哈,哈”气氛更加热烈。
“阿书记,人一辈子盖几回房子,请放心,再困难也咬牙盖三间。不像有些人,没啥能水瞎咧咧。”角落里的中年人说。
“别小看人,看老子盖不盖三间。”毛敖海转身继续说:“阿书记,你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