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走了,把福根儿留给了阿嘎尔。
这一年不是说六个苏木镇要最后一批达标吗?可是真正有行动的没几个。教育局经过权衡,重点抓了芒根。另外,阿嘎尔也属实能争取。他几乎隔三差五去一趟教育局,软磨硬泡。真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阿嘎尔硬是争取了很多资金。
阿嘎尔从教育局给的经费中“挤出”一部分,帮助了胡节嘎查。所以,这一年胡节嘎查盖十间校舍及附属,未向老百姓摊派,也没有落下债务。
按要求,还有两个嘎查要建学校。阿嘎尔采取“撤点并校”办法,解决了这一问题。所谓“撤点并校”就是在人口少的嘎查设教学点,在人口多,且交通方便,距离又不远的中心嘎查设立重点学校,即完全小学。教学点上的学生念完三年级就去重点小学念四c五年级。这是阿嘎尔的无奈之举,但实际效果良好,既缓解了办学经费紧张的压力,又整合优化了教育资源,是很有前瞻性的举措。
阿嘎尔的主要精力还是在中学一栋房子的建设上。教育局给的钱毕竟有限,用这笔有限的资金办那么多事情,还是感到一定的拮据,所以必须棋看三步而后行。
关于这一栋房,他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c旧房改造,即不是将旧房推倒重建,而是利用原来的基础,原来的墙体,换盖,换门窗。二c顶上交义务教育达标集资款,从各嘎查要了所有檩木和板材木料,节约了一大笔资金。三c就找了几个木工和瓦工,剩下的大量活儿都是组织嘎查义务工,组织师生员工完成,又节约了一笔资金。四c阿嘎尔精打细算,天天扒拉算盘,夜夜搓桌面和脖子,没浪费一分钱,没冤枉一分钱。
阿嘎尔精打细算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次,他给五个嘎查分刺儿线和松木桩子,围栏草牧场。五个嘎查拿回去围栏,三个嘎查正好,两个嘎查就剩6米刺儿线,叫芒根人服得五体投地。从此没人敢糊弄苏木政府和阿嘎尔。
一不做二不休,阿嘎尔用节约下来的资金,加上一部分民政救济款,又改造了一栋危房,维修加固所有围墙,硬化部分地面,真正做到一分钱办两分钱的事。芒根中学办学条件得到空前改善。
只要不出门,阿嘎尔就去中学看看。有一次,他出门几天回来又去了中学。出门以前,他给校长交代两个任务,一是开始建厕所。建厕所的红砖和木料由苏木解决,剩下的由中学自己负责。全社会都在帮助你们,你们自己也出点血。另外,每学期收学杂费,那是干什么用的?阿嘎尔连这点钱都不放过,对事物几乎达到明察秋毫程度。二是抹两栋改建房的地面。阿嘎尔找几个能够找的,有点油水的旗直单位,比如,要粮库赞助20吨水泥,要医院贡献30方河沙,要派出所捐赠一万砖料都给你解决了,组织人力干就是了。
阿嘎尔满以为两件事都有进展,或已经顺利完工。可是,可是,厕所没有动工,地面没有开抹。党支部书记领几个老师和工人,还有几个陌生人,站在河沙堆旁边唠嗑,有两个人拿铁锹铲河沙玩。
“为什么还没有抹?”阿嘎尔喝问。
“瓦工放假了,早晨才回来。”党支部书记回答。
“谁放假了?你们没人干活儿,就我们三个瓦工”一个瓦工辩解道。
“校长呢?”阿嘎尔问。
“不知道。”党支部书记回答。
“今天是谁的班?”为了工程顺利有效,为了周六周日也赶进度,阿嘎尔将教职员工分了三个组,要校长c书记c副校长各带一个组。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轮流劳动,轮流上课,轮流休息,劳教结合,劳逸结合。
“都商量好了,今天三个组一起干活儿。”党支部书记说。
“三个组?那人呢?”阿嘎尔吼道。“这几个人是谁?”阿嘎尔扫一眼几个陌生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