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阿嘎尔下乡记5 (五)(第6/14页)  赵青龙中短篇小说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年以前搬进去。他借钱没借着,从乌达嘎查表弟家借了一马车苞米。他急着拉到粮库卖钱。

    这一天早晨,东方刚刚鱼肚白,毛敖海就起来,套牛车,装苞米出发了。两头牛拉一车苞米很吃力,牛车在艰难地往前爬行。他不时吆喝一声,在空旷的原野回响怪怪的鬼叫声。他两手相互揣进袖筒里,着急要出来的一个个下气硬给他夹窝住。他坐的牛车,如同爪子耷拉在地面上的一只鸟,那么大的虚悬里只有一丝儿指望。他的心头有一根针,带着细长丝线穿过大脑神经,使他想起这一生和这一年,一时间,所有的往事全浮现在忽略的记忆皱褶里。他向往未来,开始对未来有一种说不出的憧憬。

    “这是阿书记修的路。”毛敖海爬行在著名的芒南穿沙路上。修这条路时,他家出过两次义务工。大田播种结束后出过一次,那是自己出的义务工,在工地上干四天才干合格。那次活儿特别重,毛敖海一生吊儿郎当习惯了,从来没干过这等重体力活儿,他呼天喊地,骂娘骂爹。

    雨季时,芒南路被雨水浸泡冲毁,有不少段儿不能走车了,所以秋收以前组织第二次修路。出工的前一天,毛敖海喝高酒,第二天出工时起不来了。不出义务工,根据农村工作实施细则规定一天要罚50元,但在实际执行中都是罚100元。这第二次修路,嘎查达说了,出三天工。也就是说,不出义务工要掏300元。这怎么了得?无奈,毛敖海的16岁姑娘替父亲出工。毛敖海的段儿水毁不重,尽管这样,16岁的姑娘干三天还没干完。第四天,邻村的一位小伙子,后来毛敖海的姑爷帮忙才干完的。

    “还是修路好啊。”当时毛敖海十分反感,但今天尝到了甜头。如果是往年,像他这样牛车怎能拉这么多了?修了这条路,等于一斤苞米多挣0c5分钱呢。

    路好走了,可是毛敖海的牛车不堪重负。一路走来前后补两次胎,修三次车轴,换两根绳子,顶下午三点许才从芒根坨子上下坡走进芒根甸子。

    芒根粮库坐落在芒根甸子中央。从坨子上往下看,远远看见粮库被一层淡淡的青岚紫雾笼罩着,好多乌鸦在空中盘旋聒噪,给毛敖海平添几分不祥之感。尤其让毛敖海心烦意乱的是,以粮库大门为中心,四处延伸五条曲线,曲线就像三岁小孩所画的太阳射线弯弯曲曲,而且很长很长。那是芒根苏木四邻八乡农民卖粮排队。

    “我——操!这么多人,完了完了,今天够呛了。”

    毛敖海走一天,又饿又累又冷,好没有精神。他十分沮丧地走到一条曲线末端站定。没过多长时间,毛敖海身后又来了三十多辆车,有马车,有驴车,有牛车,也有三轮四轮六轮机动车,都是拉苞米卖粮库的。

    “老子还算挺幸运,占了三十多人的前面。”毛敖海这才有些宽慰,几多优越感。

    经常有车辆从毛敖海旁边超过,以大卡车居多。每当这时,排队的人们异口同声起哄,歇斯底里骂娘。对于人们的不满,超过去的人置若罔闻,真所谓狗叫狗的,骆驼走骆驼的。

    毛敖海把车交给前面的人,也往前走过去,想探个究竟。他走到最前面,也去了其他排队的地方。等他回来,后面的三辆马车排在了自己牛车的前面。他很生气,吆喝着牛想回到原来的排位上。三辆马车人不让,一起对峙毛敖海。毛敖海势单力薄,深知干不过,乖乖吃了哑巴亏。

    过来一位小伙子。毛敖海一看便知是帮助自己女儿修路的那位小伙子。小伙子早已托人跟毛敖海提过亲,可毛敖海一嫌长相差,二嫌家里穷,没有答应。

    “叔,把车赶到我前面吧。”

    毛敖海未予理睬。主要是后面排队的人开始起哄吆喝,有说脏话骂人的,有动手想打人的。

    “我们换位置,我来这里。”小伙子解释说。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