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的设想,正是利用制造局产出的废水作为玻璃温室的取暖源头。
冶金厂c铸造厂和机器厂都有不同程度的排污,其中又以冶金和铸造两者为最,排出的废水也分了好几类,有炼铁c炼钢c轧钢所用的冷却水,浇铸钢锭所用的浇铸水,转炉废水c焦炭废水,还有洗涤废水等。
所幸不同种类的废水产生于冶炼的不同阶段,王鸢和李谧特意设计了一套排污系统,目下的钢厂总算能分门别类把几种废水排出来,再输送到不同的蓄水池中等待净化处理。
其中转炉废水c焦炭废水和洗涤废水所含有害物质太多,什么焦油啦强酸啦悬浮物啦重金属啦,这些东西害处极大,在眼下燕云所能达到的极其有限的科技条件之下,最多也只能稍作净化处理,降温之后再行排放,是绝对无法挪作它用的。
而冷却水和浇铸水虽然也属于废水,其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却相对较少,酸碱值虽然偏低,但经过一波中和之后,还是可以稍微做些文章的。
就这样,由王鸢卫镇抚和李谧同知领导的燕云卫科研技术小组,在大面积玻璃研制成功之后,一点没闲着,紧接着就投入了玻璃温室系统的研发工作之中。
东西都是现成的,技术难度也不算特别大,用了约莫一个半月的工夫,到了十一月中,燕云——或者说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座废水取暖玻璃温室就建成了。
温室占地一亩,墙壁c天顶全由玻璃筑成,承重架c连接件等关键部位均由精钢打造而成,中间又耸立了许多钢铁柱子,用来承担玻璃屋顶的重量;地面则平均分成了四块等大的土地,上面种了作物,而四块土地之间的空隙则砌上了红砖,砖下中空,走过去能听到水流轻响,还有隐隐的热气散发开来。
除了内壁由泥土换成防腐蚀的耐火砖之外,这些废水管道其实跟寻常的地龙也没什么差别,只不过采暖源从烧火变成了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而已。
废水管道散发出来的热量自然不如地龙多,然而作物毕竟也和人不同,地龙那样的高温,反倒也不利于它们生长。
缺点则是不能离制造局太远,毕竟蒸汽锅炉和远程采暖管道所需要的科技点实在太多了,目前的燕云还远远达不到那个程度,故而就只能在制造局方圆几里之内先来个试点。
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空气污染,离冶炼厂越近,空气自然就越不好,然而比起高温废水带来的诱人效益,空气污染的难题似乎也小了许多,就只能把温室建在制造局的上风向,尽量减少空气污染给作物们带来的危害了。
第一波入驻温室的作物是春小麦。
像是玉米红薯这样的高产耐寒抗旱的作物,用温室种性价比有点低。
而眼下已是十一月,外头地里播的都是冬小麦,打量着来年六月份农忙的时候收成的。而露天的春小麦一般得等到三月份才能播种,七月中下旬方能收获。
有了温室这一茬,若是试点成功,就意味着冬天的燕云也能栽种春小麦了,十一月播种,来年三月份收获,刚好赶上下一茬露天的春小麦续播。
麦子产量无形中就增加了一成。
王徽就再也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闲工夫了,每日总要抽出一些时间亲自前往温室视察春小麦的生长情况,有时候来不及赶回去,干脆也像王鸢他们一样宿在了制造局里。
一直到了腊月底,又是一载年关近,朔北之地早就下起了大雪,北风裹挟着硕大的雪片飞扬在天地之间,那风雪绝非江南的金风细雨可比,所谓“燕山雪花大如席”,走在外头没一会儿,整个人都能变成雪人。
隔了一层透明的玻璃,一侧天寒地冻,一侧温暖如春。
春小麦长势喜人,小小一亩见方的土地上,绿油油的麦苗茁壮可爱,青翠欲滴,同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