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这小说连载的初期就对“韦小宝进化论”产生质疑并非信口雌黄和抱怨,而是根据他在头几回故事中展现出来的性格做的推断。[23[bsp; 首先,韦小宝非常聪明,极为擅长随机应变,而且反应敏捷,这一点很容易想起小时候的杨过;
其次,小说第四回写到韦小宝和小玄子的打架,这一章的出现让很多读者以为是再现华山绝顶欧阳锋。洪七公以杨过为中间人的那次比武,看过《神雕侠侣》的读者自然明白那次比武对杨过的重大影响,大家顺理成章地猜测这是古庸生习惯性的对老桥段改头换面;
最后,拥有聪敏和大好机遇的韦小宝本人对学武完全提不起兴趣,而且海公公在教他招式时,他表现出的自作聪明、偷奸耍滑以及敷衍了事完全没有展现出一位大侠年少时的气质和潜力。
韦小宝压根就没有“我要变强”的这种想法,对“武功”这种东西十分不热衷,而且根据行文氛围和趋势来看,这种性格根深蒂固,属于自觉性的行为,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质疑《鹿鼎记》主角会不会上已经有很多读者出发帖抱怨了,甚至有人怀疑《鹿鼎记》是古庸生请枪手创作,假借他的名字发而已,反正这种事情在文学界也成了公开的秘密。
等小说连载到韦小宝利用救刘一舟的事情胁迫方怡的时候,论坛的反对声浪达到第一次高峰。
“你可以不让韦小宝成为武林高手,一个‘主角不会武功’的武侠小说已经是创新,然后他身上那些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自私自利的小毛病也能让人接受,但是这种坑蒙拐骗的手法都施展出来未免显得太无耻了吧?”
“塑造韦小宝这个角色,到底要表达什么呢,纯粹地想表示怎么写武侠都会有人看吗?
那我这里只好说声抱歉,这种令人恶心的角色我接收不了,这本有追求的小说我也看不下去了,下本书再见吧。”
声讨无效之后,开始有读者弃书,韦小宝的行为着实激怒了一大批传统的武侠爱好者。
柳敬亭也不出面解释,因为他知道那是浪费时间,实际上,论坛里何尝没有人在一遍一遍解释?
“这是一本极具反讽意义的小说,大家真的以为韦小宝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吗?不,绝对不是,韦小宝不仅不是一无所长,而且还是一个全身都是本领的人。
他的本领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只不过大多数人因为诸多束缚,不敢、不屑、也不会做而已,但是韦小宝却都做了,没脸没皮,无所顾忌,不以为错,所以他成功了。
这就是赤果果的反讽,对一切虚伪矫饰进行嘲讽,突破一切清规戒律,要什么就去争取什么,这是彻底解放个性。
从某种角度来说,《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也是这种人,他和韦小宝的区别在于,一个斗武力,一个斗智力,大家能接受武力解决一切,接收不了用智慧解决难题?”
这番论断虽然存在一些偷换概念的问题,但是类比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接着出现了一批持同样观点的网友。
“市面摆出那么多“成功学”、“厚黑学”、“职场宝典”大家都看得不亦乐乎,偏偏对这部寓教于乐,集厚黑、职场、成功等元素于一体的杰作如此排斥是何道理?
将踏入社会、初入职场、混官场、准备追女孩的朋友们都应该读一读《鹿鼎记》。都应该学习一下韦小宝精神!”
这种刻意拉仇恨的捧杀帖自然是被口水淹没的命运。
“所以,古庸生写《鹿鼎记》是为了倡导韦小宝式的成功学吗?这么说,之前有人批评把武侠列入教科书真是做对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接着,“韦小宝价值观”成为论坛讨论的主流话题。
这时,常有道等人终于感觉到风向不大对劲,由着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