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阴山山脉看岩画(第1/3页)  飘动的导游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生就像在山区起伏路面上去奔跑,时快时慢,时高时低,时紧时缓。谁也不能苛求一路无阴,唯一可行的是让心境随之而动,该紧时紧,该松时松,一切顺其自然,一切不多奢望。

    最初的不愉快很快就消散了,人们的注意力重新投向前方山区的自然景色和6川的详细讲解当中。车子很快驶进了山区,并沿着一路的下坡,渐渐驶离了辉腾稀勒草原。

    进入山区,6川接着介绍起有关于阴山山脉和卓资山的许多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和历史概况。而车上的客人,却并不是全部都聚精汇神地听他讲解,有不少人因为早上起得过早,刚一上车就困意大起,有的甚至在车子还没有起到山路口时就已经睡着了。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还精精神神地向车外望着,好像还有精力再爬一座山,下淌一条河。

    6川这次并没有强制把那些已然熟睡的客人叫醒,他能理解这些人,能理解他样的劳累和需要休息的渴望。但他不能停止讲解,因为还有人没有睡,为了继续陪同这些没睡的客人,又不至于打扰到那些已经全然不知的睡客,6川接下来的讲解再没有用扩音器,而是走到客人中间合适地位置,用正常音量继续着讲解。同时,他在车载音响中放上了一盘舒缓的钢琴协奏曲,并把音量调到比较轻柔的档位。这样,愿意听讲解的可以继续听,而睡着的人们在音乐中也可以睡得更安稳一些。

    同样是讲解,但面对五十个人、十五个人和五个人讲解的方式却截然不同。面对五十人,你做的是演讲,面对十五个人,你做的是讲解,而面对五个人侧是唠家常。

    站在过道中间,6川解放了双手,配合着更有亲合力的唠家常的口吻,慢慢介绍起了阴山的故事:

    阴山山脉是一条中国北部东西向山脉和重要地理分界线。它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及河北省最北部。介于东经6°~6°。西端以低山没入阿拉善高原;东端止于多伦以西的滦河上游谷地,长约公里;南界在河套平原北侧的大断层崖和大同,阳高,张家口一带盆地,谷地北侧的坝缘山地;北界大致在北纬42°,与内蒙古高原相连,南北宽5~公里。在地质学上,它属于古老断块山。西起狼山、乌拉山,中为大青山、灰腾梁山,南为凉城山、桦山,东为大马群山。长约2千米,平均海拔5~2米,山是阴山岩画了。

    阴山岩画是古代游牧民族凿磨在阴山岩石上的美术图画,再现了中国北方各游牧民族的历史和经济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科考和艺术观赏价值。岩画主要分布于巴彦淖尔境内的阴山山脉西段,已现的53余幅岩画,分别凿磨在悬崖峭壁、沟底岩盘或山顶巨石上,有些是用石器工具磨刻,有些是用金属工具敲凿,虽经千百年风雨侵蚀,大部分岩画仍保持完好。

    从976年开始,每年都有许多专家、学者和慕名而来的游人到巴彦淖尔境内考察和参观阴山岩画,特别是9年初,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工作者盖山林一行根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记载,在巴彦淖尔境内的阴山西段现了上万幅岩画,引起了国内外考古学界的高度关注,阴山岩画一时声名大振,被誉为“举世罕见的珍贵古代民族文物”。

    阴山岩画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在乌中旗南部的地里哈日山的黑山上,东西延伸5千米多。仅此一处,就密集分布有岩画多幅。在地里哈日山东北不远的山南坡和山顶部,也有大量岩画,与地里哈日山岩画连成一片,构成一个岩画分布区。地里哈日山西南约千米的瓦窑沟北山,每隔2~米便有一处岩画,总数在9幅以上。其次,在磴口县的北托林沟山地的黑石上,一般2~3米就有幅岩画,最远间隔不过米,其总数在5幅以上。

    岩画群最密集处在磴口县默勒赫图沟一处迎北的崖壁上,东西长约5米,高约2米,有个人头像组成。另一处在格和尚德沟中段的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