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四一章 巨变之中的塘尾村(第2/3页)  重生不重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你继续说。”

    “海参养殖可以算是一个新品种。而石斑鱼养殖也算。”唐浩泽笑着说。“现在能给塘尾经合社带来最大利润的海湾扇贝,也算是一种。不过海湾扇贝对海区的影响很大,养殖太多海区会变得贫瘠。这个品种实际上也养不了多少年。”

    “另外,沙虫也算新品种。至于现在有些人想着养象拔蚌和江瑶,那些东西也可以做。但天然资源抢夺太厉害。我是不建议叔你做的。我建议叔你建一个大型的工厂化养殖场。小水体超高密度循环水养殖。还有,现在海外已经有深水网箱养殖。据说一组网箱需要一千一百万的投入。两三年就能回本。那种养殖模式的可持续性比较强。”

    卢方点头说:“我也听说那样的模式。据说深海养殖的优势很明显,远离污染,而且水质好,病害也少一些。”

    唐浩泽笑着说:“叔,你其实可以到相关部门跑跑,说不定能弄到补助。”他记得后来国家好像是对建造大型远洋渔船和深海网箱养殖都是有相当大比例的补助金的。好像一组网箱能补偿一百二十多万吧。

    卢方笑着说:“那个再说吧。不过我听你说的,饲料厂,依然还有很大的空间咯。”水产发展迅速,那水产饲料的盘子自然也是会越来越大的。

    唐浩泽点头,说:“饲料永远都不会没有市场。不过叔,如果你打算一直做饲料,建议你在海外租用一些土地,种大豆。比如巴西阿根廷那样的国家。要不然到时候饲料成本会不断上扬,饲料的销售利润也会下降得很厉害。而且现在做饲料的也多了。”

    饲料最重要的原料,不外就是大豆和鱼粉。而这两种原料在未来价格会飙升。

    卢方知道做水产饲料的竞争也很厉害。一些小厂已经被大厂挤兑得经营不下去了。

    他知道控制成本很重要,饲料的原料却是应当尽可能自己提供:“国内不能租地?”

    “现在国内不好操作,也没有合适的大片土地。”

    卢方想了想说:“你这个建议我也会考虑。”

    唐浩泽笑着说:“就算是经合社,我在水产方面的建议也就这么多了。想要再发展,那就是忘陆地发展了。但陆地种养殖业的利润率更低。风险也大。”

    比如养殖,养殖户大规模养猪,一头猪平均下来能赚五百多点。但养猪需要的投入也大。

    一头仔猪的成本就将近五百了。还没算饲料和人工费用,和可能出现的疫病风险。唐浩泽之前就有一个朋友一家子养了一百五十头猪,正常情况下,平均下来,一个月要丢七八头死猪。那还是正常的。

    卢方看着他,半响才说:“塘尾村能出了你这么个人,是他们积了三辈子的福气。”

    卢方有这样的感慨,是由心而发。

    从农村出去的有钱人多了去了,但那对村子又有什么好处?别的地方不说,就说湾州地界。

    湾州不知道有多少存在出了有钱人。但对村民来说,最多就是一个吹牛的谈资:自己村里出了个了不得的人。实际上那些个有钱人对村子其他人的日子没有明显的好处。最多就是修路的时候出点钱。

    但塘尾村却不一样?

    唐浩泽还没真正发家的时候就带着三个人发财,然后让那三个年轻人带着全村发家致富了。现在全村人都因为唐浩泽的作为而享福了。

    唐浩泽给村里人指了一条路,却不是就此放下不管了。刚才唐浩泽说的那些,塘尾村至少可以再走十几年。

    这塘尾村得积了多少德,才能出这么一个唐浩泽?

    当然,这其中恐怕也和唐浩泽是塘尾村经合社最大的股东有关。

    但卢方是知道的,之前唐浩泽没想过要入股经合社。只是塘尾村的村民不愿意入股,资金不够他才买下了大部分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