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章隐居隐山隐士多(第1/2页)  赘婿奇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宗樾望着眼前的洞问道:“那现在这个洞叫什么洞?”

    王慈云说:“这叫龙王洞,它位于辰山山腰,据乡中老人传说,因此洞有蛟龙盘踞其中,故名龙王洞。据康熙与乾隆年间的《湘潭县志。山水篇》记载: ‘此间云气熏蒸,胜似轻纱淡染。’‘岁旱时,山有龙女诡异出没,土人祷礼辄雨。’又相传山麓下龙王寺内的铁牛和尚拿了八支八付蜡烛,每支蜡烛可点燃半个时辰,他入洞探究,发现此洞洞洞相连,曲折迂回,宽窄不一,最宽的地方可以容纳千人,洞内到处林立着形态不一的钟乳石柱,有一个洞内还有石灶c石狮c石马c石凳等,可谓千姿百态,甚是壮观,可他始终未走到尽头。”

    余氏问道:“哪后来就再也无人进这洞了吗?”

    周系舆说:“史无记载,我不能妄言。但有传言说离山十里的东山村有一个桃花洞,说是龙王洞的出口之一。而辰山西面的龙王洞口下面有一座白云庵,相传此庵建于东汉末年,为我国最早的庙宇之一。它和我们刚游览的慈云寺,上下相望了千年多。”

    游览了慈云寺c八座桥c龙王洞后,周系舆和王慈云就带领左观澜一家三人和自己的三个妹佗去参观濂溪祀和三贤祀,让宗樾和他伢老子考察湖湘学派的源头。他一边走,一边问宗樾和他伢老子道:“你们知道我们这里的辰山为什么叫隐山吗?”

    宗樾说;“我听您诒端说,因为辰山下面有一条叫隐水的大河流淌,所以又叫隐山。”

    诒端说:“是的,宗樾哥哥第一天来,我就对他说了。”

    周系舆说:“这是一种说法,而最确切的原因是因为辰山千百年来在山里隐居的隐士多而出名,因而被称为隐山的。”

    左观澜说:“是吗!那您知道有哪些隐士在这山中隐居过呢?”

    周系舆说:“我知道的也不全,大约有十多个人。”

    宗樾说:“那您能一个个跟我们讲讲吗?”

    周系舆说:“好,那我从第一个讲起,我听说刘邦的谋士c军师,汉朝的开国大功臣张良c又叫子房的,在灭了项羽,助刘邦夺得天下,建立大汉朝后,就退隐江湖,在辰山隐居过。”

    宗樾说:“张良我知道,我听我嗲嗲讲过,他还替黄石公捡了鞋子。”

    诒端惊奇地说:“你还知道黄石公,黄石公是么子人?”

    左观澜说:“黄石公是秦汉时期的一位高人。”

    周系舆说:“下面我说隐居在辰山的第二个隐士,我听老人说六朝时有一位高僧,为躲避人世的烦扰,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这辰山隐居修行。第三个人是在唐朝永徽六年(公元665年),有一个叫褚遂良的大书法家因为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到潭州任知府。他经常到辰山来游览,他在游览湘潭陶公山一側的石塔寺时,见此寺甚是宏伟,便触景生情,挥笔题写了‘大唐兴寺’四字,抒发了他一心想匡扶大唐的爱国情怀。后来,人们就将石塔寺更名为唐兴寺。第四个人是在唐朝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武宗皇帝废除佛寺,淘汰僧尼,使中国佛教蒙受了一次大劫难。禅宗南岳的下二世老和尚躲到辰山来避难,他隐居在白云庵,被人称为‘龙山和尚’。”

    左观澜问道:“这龙山和尚是不是就是那个到龙王洞探秘的和尚?”

    周系舆说:“不是,那个是龙王寺内的铁牛和尚。至于第五c六个隐居辰山的人是唐朝咸通年间(公元860——869年),禅宗青原下四世洞山僧良价和神山僧密访道到辰山,他俩远望辰山,觉得其山形好象古埃及的一座金字塔,山顶云雾辽绕,满山郁郁葱葱。”

    左观澜说:“这隐山确实像一座金字塔。”

    周系舆说:“他俩入山以后,但见松林覆盖,松枝摇弋,松涛阵阵,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