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 章(第1/4页)  正说司马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并州、徐州的灾民是不能不赈济的。就拨给并州二十万石粮食、徐州五十万石粮食吧!司马主簿,你代本相明天去尚书台和荀令君jiāo涉一下。就说这是本相的决定。”曹cāo沉吟了片刻,徐徐说道,“今后,丞相府里有什么事儿,该和尚书台协商的,还是要注意去协商的。司马主簿,本相相信你会把握好分寸和时机的。”

    听曹cāo这么一说,司马朗立即明白了曹cāo的用意,曹cāo作为丞相必定要考虑全局的平衡与利益,司马朗简洁明了地答了一声:“是。”他心底暗暗一叹:曹丞相不愧是曹丞相徐州那边为什么要比并州多拨三十万石赈灾粮食?因为徐州与江东那里的扬州接壤嘛!往徐州多多发放赈灾粮食,是有利于拉拢江东人心的。这一笔账,曹丞相真是算得很精。

    曹cāo作为丞相,他也算是一个工作狂,平时大多数时间是在与同僚们谈论国事,一桩桩一件件的纷繁事务让他无从放松,他又和在座各位亲信大臣们又议了半晌公事,见日已西沉、天色渐晚,这才罢会让大家离去,只留下了曹洪和曹仁在身边侍奉。夜幕渐渐降临,晚风习习,暑气渐消。曹cāo坐在黑暗之中,突然唤了一声:“曹仁!”“臣弟在!”曹仁中气十足地应了一声,走近前来。

    曹cāo大笔一挥,签发将令,命令曹仁道:“你召集张辽、于禁、徐晃、乐进诸将速速商议一个南征方略出来,”曹cāo的声音显得无比凝重,“同时传我的军令,从冀、并、青、幽、兖五州调集三十万大军直赴许都郊营随时准备整装待发,南取荆州和江东!”“是!”曹仁从曹cāo十余日前颁发密令调粮进京,就已猜出他将择机南征,没想到这事儿这么快就到来了,心头不由得又是兴奋又是紧张,右手紧握在腰间的刀柄上竟不知不觉间已捏出了一把热汗来。

    32 招贤纳士广育人才读书人的仕途走向东汉时期,读书之风盛行,大多有钱人家都愿意让孩子去私塾读书,而读书人的终身学业就由类似育贤堂那样的场所来继续,这也是荀每隔五日便要召开一次谈经论道大会的学府要地。每到这谈经论道大会举办之时,中原四方的贤哲名士无不如鱼归渊般齐聚堂上,互相切磋jiāo流,砥砺才德。

    社会上有德之人往往被称为“博学鸿儒”,他们有义务不定期地开导后辈的学业,这有点像我们目前的大学继续教育班,人人都能活到老学到老。今天的谈经论道大会却与往日有些不同,荀在开会之初便宣布了此次大会只是由他出题,再请参会的儒林后进子弟们竞相答题,借以考验他们的德术器识。而荀攸、王朗、孔融、崔琰、毛、杨俊等高卿大夫却在贵宾席上旁听评判。

    像育贤堂这样的高级别学子聚会,一般也只有京师里才会办,学会规格高低取决于授课老师的地位,由于参加大会答题评判的荀攸、王朗、崔琰、毛等贵宾们都是执掌各级官吏擢拔选用之大权的府院要员,所以今天会上的儒林后进子弟们一个个也暗暗铆足了劲,准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力争在他们面前好好表现一番,以赢得他们的赏识与青睐。

    年轻的学子们若能早早与那些学术官员混个脸熟,对自己将来的前途有很大的帮助,不管怎么说,得到了这些高卿大夫、府院要员的赏识,对自己将来在仕途上的发展多多少少都是会有一定裨益的。

    这次育贤堂的聚会,王公亲贵,社会名流全都到来捧场,这主要还是荀的名气太大,他那桌几之前的一排排长席之上,坐着杨修、赵彦、司马懿、曹丕、曹植、曹真以及新近应征入仕的吴质、王昶、何曾等青年才俊,一个个正襟端坐,恭候着荀开口讲话。

    荀就当前社会上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出题,他要看看目前的年轻人对人生价值的具体定位,“诸位公子,这世间为宦入仕之士,尽毕生之心血而孜孜谋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