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大闹戏院(第1/2页)  成都残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几日,薛湘做事总是有点爱出神,好好一首《昭君怨》弹得错乱一片,赵杏仙蹙起了眉头放下琵琶说道:“你今天是怎么回事,平时只顾着躲懒没练不是?”薛湘心里有愧,低下头不敢说话。“先生,您别生气,前些天学校里再排话剧,小湘她演了主角,事情多呢,所以才没时间练。”薛潇看了薛湘一眼,见她沉默,以为她心情不好,怕先生说得重了忙为她开脱道。“当了回主角就了不起了,琵琶就可以不弹了是吗?”赵杏仙板起脸来教训道。柳眉倒竖,凤目圆睁,倒真有些厉害,让薛潇薛湘心里都有些打起鼓来。赵杏仙意识到自己有些严厉了,便平缓了些脸色,对薛潇说道:“刚刚还没有说你,昭君出塞也像你这般高兴?”薛潇抿嘴笑笑,不说话。

    赵杏仙叹了口气说道:“你们还小,家里又宠着,是难体会昭君那种无奈和愁怨。”说着抱起琵琶拨起弦来。薛潇薛湘听着她的琵琶声时快时慢,如怨如诉,仿佛也看到 漫天黄沙,马蹄叮铃之中,昭君抱着琵琶从马上不住回首望向故国的愁怨神态。

    琴声甫断,薛文远鼓着掌走进来赞道:“难怪都说贵州会馆里的琵琶是一绝,今天才知道所闻不虚。”赵杏仙抱着琵琶起身让了一让,笑道:“您过誉了,不过是大家捧着罢了。”文远笑着对两个女儿说道:“今天听到赵先生的琵琶,可知这是位高人了,若弹得不好,定是你们出错,要好好向赵先生求教。”薛潇薛湘都点点头答应。“不过是一点傍身之技罢了,哪里值得您这样夸赞。她们两个倒是很有天分,若让我教个一年半载,我倒想把师传的谱子送她,收个徒弟。”赵杏仙说道。“让你费心了,她们两个有你做师父,是她们的福气。”薛文远拱拱手谢道。两人又寒暄了几句,玉兰留下赵杏仙吃饭不提。

    楚云昇这几日闲来无事正跟着父亲手下的李副官学打枪。前一天,大哥从武汉来信说自己在军校的射击比赛中拿了个第一,惹得父亲楚荣信连连称赞,连带着二姨娘都因为儿子得意起来。母亲经不住刺激,私下里一个劲地催促他学打枪,让他考军校。乱世之中,投笔从戎,热血报国,方显男儿本色。楚云昇倒是也愿意,只是母亲因为女人之间争风吃醋的小事而拿自己前程赌气的做法,还是令他有些反感。

    这些年因为二姨太先进门,又先有了大哥,母亲背后不知怄了多少的气。楚云昇并不能理解母亲,他只觉得母亲太小气,一点也没有大家闺秀的气度。母亲是和楚家门当户对的王家小姐,是父亲三媒六聘娶进门的,这些都不是二姨太一个茶馆女儿能够比较的。母亲处处与她计较,倒显得自己主母不仁,没有容人之量。

    这一天打靶归来,李副官说要请他去看戏,楚云昇没有什么戏瘾,但想着回去又要看她们争风吃醋,着实厌烦,便随他一起来到春熙路的三益公戏院。

    听说这次川戏名角杨素兰要登台演出,票早就放光了。还好李副官提前打了招呼,请人在二楼的雅座留了位置。两人上了楼来,李副官张罗了一壶酒,又叫了一大桌子菜,招待起楚二公子来。

    台上戏开场还早着,两人闲叙着话,李副官为他讲起这杨素兰来。要说这杨素兰可是川剧圈中的一号人物。此人男人女名,长相姣好,是川剧名旦,表演素有“歌喉婉转,有穿云裂帛之奇,舞袖翩翩,俱流风回雪之妙”的盛名,又因在辛亥年间风起云涌的保路运动中,竭尽所能捐田助力而受到各界人士的称赞。今天他来演的戏,也很有来头,是清末举人赵熙根据旧曲目《活捉王魁》改编而来,原戏讲的是名妓焦桂英与秀才王魁私定终身,后王魁中举另娶宰相之女,遗书休妻,桂英愤而自缢于海神庙。今日演出的《情探》是全剧的第四折,是焦桂英鬼魂至宰相府相见质问王魁的一段。

    这李副官文化不高,讲起戏来却是头头是道。楚云昇随便听着,一面无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