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 莲前竹间赠佛经(第2/3页)  大道可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的意思是,与沈叔相处之时,虽说沈叔气质清淡可亲令人心安,却似乎总有一层淡淡的隔阂。明明人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却总让人觉得远在天涯,无法靠近更琢磨不透。你有这种感觉吗?”

    沈慕清歪了歪头,好看的细眉蹙了蹙:“没有誒”

    说起沈叔,那真的是一个奇怪的人。

    每日将自己关在书房之中练字,两耳不问窗外事儿,即便发生天大的事儿也不曾出来,而妻子却在沈楼忙活着照顾生意,家中的用度补贴全由妻子负责。但两人依旧相敬如宾,伉俪情深,从未有过争吵。

    甚至有一次,老板娘害了风寒,夜里发了高烧,上吐下泻,他也不肯踏出庭院一步,最后还是由当时还很年幼的沈慕清,凄厉地哭喊着跑到大街上求人帮忙,这才请来了大夫,缓解了病情。

    但老板娘病好之后,却半分怨言都没有,更别提争吵了。

    有人看不过去,指责他是个窝囊废,骂他是个软蛋,自命清高,是个百无一用的破书生。他也一言不发,倒是老板娘却脸色大变,平日里待人待事都极为和善的老板娘,用极为尖酸刻薄的话将那些辱骂自己丈夫的人通通臭骂一顿,惹得许多人暗地里咒骂:真是一对有毛病的夫妻。

    定远街是靖城最为繁华的一条街道,沿清河而建。

    往来商队熙熙攘攘,大街两侧有许多撑着摊子大伞的小商贩,卖着一些吃食糕点,或是极有趣味的小玩意儿。街上往来有怀抱着孩子添置家中物件的妇人,有挑着担子急慌慌去赶集的挑夫,有慢悠悠散步的耄耋老人。

    一座有些老旧的石拱桥利于清河之上,桥下总有一个带着墨镜分不清是真瞎假瞎的说书人,身旁带着一位怯生生的小姑娘,带着吊人胃口的缓慢语调讲着一些让人喜欢爱听的老故事。时常周围围着一大群听客,以孩子居多,也有不少大人。每当讲到兴头上高潮处,那说书人便轻抚悠悠饮一碗茶水,催促身边的小姑娘托着铜锣去讨要一些赏钱,惹来阵阵笑骂。

    一位束发盘髻,别着木簪,须发灰白的老道士,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摆在街角拐弯儿处的包子摊铺。

    老道士身穿一件有些脏兮兮泛着油腻的青色道袍,发丝有些许凌乱,面色蜡黄,但好在五官还算周正,不会让人厌恶。手上持着一面布幡,上面写着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包子摊上传来阵阵的肉香,老道士艰难地咽了一口口水,极为不好意思地拉扯了一下袖子,揉了揉空瘪的肚子。心中埋怨自己,为了了断一段因果竟将身上银钱全给了一位落魄妇人,不然何至于落到这样的境地。

    包子摊的老板似乎看出了什么,笑道:“道长想买包子?我们家的包子可是出了名的皮薄馅厚汤汁儿足分量够,买一个尝尝吧!”

    老道士听着老板的话,感觉更加饥肠辘辘,明明想走却怎么也迈不开腿,勉强收回灼热的目光,低声道:“老老板,你这包子什么馅的,怎么这么香呢。”

    “嗨!瞧您说的,当然是肉馅儿的!两文钱一个,好吃又实惠哩。”

    老道士又咽下一口口水,犹豫了好久终于打定了主意,将身上脏道袍摸了个遍,只找到了三枚铜板,取出两枚递给了老板:“老板,给我一个包子。”

    “好嘞!”老板麻利地取出纸袋夹了一个大包子,递给了老道士。

    老道士有些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鲜美的汤汁混合着酥软的馅皮灌入嘴中,热乎乎暖洋洋的,浑身都变得舒畅了起来。

    “哎呀,许歌你快点啊!怎么磨磨唧唧的像娘们儿一样。”沈慕清扯着许歌的衣袖,好看的眸子里带着些嗔意。外人不知道内情,便觉得两孩子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感情深厚令人羡慕。

    “行行!你大大咧咧地像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