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那一场小变故并未引起什么严重的后果,到底是精心培养的皇室子弟,哪怕平安还小,也学到了几分处变不惊,所以最后被人群冲散的双方还是顺利汇合了。
不过当晚,钟韶和萧墨就被两位阿娘训斥了,尤其是钟韶,更是被贵太妃指着鼻子骂得抬不起头——谁让上元节出宫赏灯的提议是她提的?谁让她学了一身武艺本事却还看不好一个孩子?!
钟韶连点儿小委屈都不敢有,低眉顺眼,乖乖领了训斥。后来得空再问那三个一路跟着小平安的侍卫才知道,原来平安带回来的那盏兔子灯不是自己给买的那盏,原来他们还遇到了一个同样跟家人走散的小公子,只是在汇合之前,小公子的家人先找了过来,将他带走了。
只是夏子瑜这个名字,似乎在哪里听说过?
不过这个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钟韶并没有见过夏子瑜,也对自己闺女偶然间遇到的一个同龄人没什么兴趣,便是不曾深究。而上元节带回来的那盏兔子灯却是被平安挂在了自己的寝殿里,在一应精巧华美的装饰中显得有些突兀,不过主人并不嫌弃。
上元之后年节就算是彻底过去了,官员们收敛了闲散各归其职,不仅朝中渐渐的忙碌了起来,就连崇文馆的先生们似乎也铆足了劲儿的传道授业,一改上元节前的懒散。
只是先生们起了劲头,受苦的还是学生,平安近来的功课几乎翻了一倍,日日背书到半夜。
贵太妃知道之后很是心疼,于是某日趁着接见外命妇的热闹,便是将平安从崇文馆要了过来。美其名曰,提前接触朝中势力,永宁帝也心疼孙女,自然答应了。
至于为什么会是贵太妃接见外命妇,说来也是相当无奈。谁让永宁帝是女帝,别说她没有皇夫,就算有也不适合接见命妇。而她唯一的女儿已是储君,自然还是不合适的。钟韶更不必说,她还顶着男人的身份,哪里能和一群女人待在一处,于是这差事自然也就落在了贵太妃身上。
朝中的人都知道贵太妃和永宁帝关系匪浅,自然也没什么话说。宫中的人心里倒是有些犯嘀咕,实在是贵太妃如今当着太妃,却掌着宫权,还领了接见命妇的差事,妥妥就是皇后的配置啊!不过这话他们也只敢在心里嘀咕,说出来却是万万不敢的。
平安还只有八岁,虽然长在宫中,一言一行都被人严格教养,但如今宫里只这一脉,一家子还恩恩爱爱和和气气的,没了宫斗那些糟心事,人自然也就单纯了些。平安便是个被宠大的小郡主,虽然教养得好,但还免不得孩子心性,能不用读书去凑热闹,她自然是高兴的。
这一日的临华殿是真的热闹,贵太妃要接见不少人,与此同时,前朝那边永宁帝和萧墨也在忙着接见众人——眼下年关刚过,却是镇守各地的一些要紧人物回京朝见来了。其中身份最低的都是刺史,高一些的也有封爵,侯爵王爵之类的不少。
前朝且先不提,单只说临华殿这边,平安知道今日不用去崇文馆自然开心,于是一大早就跑去了临华殿看祖母。祖孙俩一起用了饭,接见的外命妇便也陆陆续续的到了。
一群女人在一起,说热闹也热闹,但若说无聊也真是无聊。因为平安在场,这些人的第一反应自然也是夸,来一个夸一个,前头夸完后头再来。别提平安自幼听多了这些不带真心的奉承之语,只这一日听的就够她觉得无趣了,渐渐便有些心不在焉。
其实今日来临华殿拜见贵太妃的不止命妇,不少人还带了家中年幼的儿女。有比平安大些的,也有与她年岁相仿的,这些同龄人原本可以吸引小姑娘注意力,可惜她仔细看了看,便发觉这些人表面上再如何的镇定从容,看向她时眼底总还藏着些许敬畏和拘束。
既然和那些小宫女一样敬畏她,那她们在平安心中,又能和那些小宫女有多少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