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全武功(介绍)(第1/3页)  异时空不忘的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全武功是清乾隆时期的十次军事行动,为乾隆自我夸耀之词。所谓的“十全武功”,按照乾隆自己说的是:“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c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背景

    乾隆时期经济问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民间的疾苦仍然很多,民变动乱时有发生,老百姓活不下去,自然就要反抗,要抗争。这中间既有小规模的抗税抗粮的事件,也有大规模的宗教种族反抗。他们一反抗,税收不上,粮征不来,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要闹独立,乾隆无法接受,大清国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了。  所以乾隆采取强有力的镇压手段。

    两平金川

    乾隆十二年( 1747年 ),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公开叛乱,乾隆3次派兵进攻大金川,损兵折将,用了两年时间仍未将其打败,后来莎罗奔主动请降,乾隆找到了台阶下,从金川之役抽身。乾隆中期,大金川土司再次叛乱,不断侵扰进犯邻近土司。

    乾隆三十一年起,乾隆又是3次派兵才最终平定大小金川。

    经过大小金川之役,此后清朝在这一地区废除土司制,改置州县。巩固和发展了西南地区自雍正以来“改土归流”的成果,加强了边疆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两平准部

    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病逝,准部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政权而内讧,大贵族阿睦尔撒纳争权失败,归附清朝。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乾隆帝利用这一机会,在阿睦尔撒纳领军下出兵伊犁(准噶尔汗国首都),五月占领伊犁,平定达瓦齐势力。随后清廷晋封阿睦尔撒纳为双亲王,释放被准部扣押作为人质的南疆回教领袖大小和卓。

    清政府将准噶尔分治,封阿睦尔撒纳为双亲王。但阿睦尔撒纳并不满足,他归附清朝是想借清廷之手消灭对手达瓦齐,自己当可汗。在与清政府交涉无果后,1755年八月,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并击溃清军留守部队。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派蒙古人成兖札布c满族人兆惠领兵进攻,恰逢准噶尔遭受天花瘟疫,死者无数。阿睦尔撒纳战败,逃往沙俄后亦染天花病死,沙俄将其尸体交给清朝。至此,清军完全控制了天山南北两路。然而剩余的准噶尔人仍坚持抵抗,于是乾隆帝下令杀尽抵抗者。准噶尔人遂大半被屠,不久后灭绝。

    平回部

    被清军解救的小和卓也参加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兵败后投奔统治新疆西部回族人的兄长大和卓。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在小和卓的怂恿下,二人又发动叛乱,试图脱离清朝的控制。但二人的统治却很凶暴,不得人心。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兆惠率清军打败了叛军。大小和卓逃奔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部)。清军派人与当地部族交涉,巴达克山部族首领执杀大小和卓,把尸首送交清朝。此役后清王朝统一了西域,命名为“新疆”。从此,新疆完全归入清朝版图。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设伊犁将军,作为管理新疆的最高军事长官,加强和完善了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理。

    平缅甸

    乾隆三十年(1765年),缅甸军队开始不断侵入中国云南普洱地区进行骚扰,云贵总督刘藻兵败却谎报大捷,后自杀。新任云贵总督杨应琚收复了边境失地后贪功冒进遭到挫败,却谎报大捷,乾隆调查后令杨应琚自尽。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明瑞接替云贵总督,兼兵部尚书,经略军务。他率清军分两路出境攻缅。清军粮食不足。缅军先主动后撤,在清军粮尽时大举反攻。

    次年二月初,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