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章 万剑山庄(宿怨)(第2/4页)  洛夜归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才是举,臣有上品,可文可武,整个朝野呈现出一副欣欣向上之容。只是,当时的陈朝还没有之后那么大的疆域,南面是坐拥三州之地c多险山峻岭的大越,北面是各自为政却骁勇善战的百族,西面是蜗居巴蜀易守难攻的蜀国和兵精将广c齐心戮力的西域诸国,至于东面,虽然经过三代陈王的征伐,基本都收归于陈国之手,却仍有一个负隅顽抗c不肯归降的小国,也就是这封信着重讲得主角,乾国。

    乾国的人口并不算多,却全民皆兵,且无论男女,个个擅于武学,极难对付,在与陈朝多年的交战之中,常常以少胜多。战争初期,甚至一度占据上风。只是,随着战争的拖延,乾国国力的衰弱,兵力的不足,却终于还是暴露无疑,并逐渐成为压垮乾国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当时的乾王为保乾国不灭,下令举国搬迁至扬州的东阳郡和临海郡,前靠鄱阳湖,背倚东海,打算做殊死一搏。

    陈武王道平三年,陈国于扬州新安c鄱阳和建安三郡,共集结逾十万马步军,兵分三路压逼乾国,打算彻底覆灭乾国。鄱阳湖草木皆兵,战事一触即发,可陈武王没想到的是,撑了三十余年c打了近百十来战不肯归降的乾国,居然破天荒的在开战前没有一丝犹豫,以乾王为首,举国授书投降。且为表诚意,乾王甚至自愿随陈军回洛阳面见陈武王,俯首称臣,只求保住乾国百姓无恙。这一决断,让陈国多年的准备如同打在了一团软绵绵的棉花上,格外的胸闷。可乾国毕竟投降了,陈武王就算在好战,也只得欣然接受。何况近两年来,南部的越国和蜀地的蜀国时常派兵犯境,弄得荆c扬两州的百姓苦不堪言。陈武王正时时忧心于此,乃致茶饭不思,如今兵不血刃解决了乾国这个卧榻之敌,自然是一大喜事。

    于是,在乾王随陈军回京后,陈武王表示自己不追究过往之事,便很大度的给了乾王一个郡王的称号,并且还顺水推手将东阳c临海两郡赐给了他作为乾国百姓的安居之地。乾王倒也很识大体,一面替乾国百姓谢过陈武王的恩赐,一面却推掉了郡王的称号,并表示愿意永留京都,让陈国放心。陈武王并就有些忌惮乾王在乾国的余威,便在一番做戏般的推辞后名正言顺的留下了乾王。

    其后三年,乾王半步不离京师,却只是整日里游山玩水,赏花看戏,不与朝中任何一位重臣亲近,似乎当真是甘当一个闲散逍遥c无实权的郡王了。于是,陈武王对其的监视也就渐渐淡了。同时,留在东阳c临海两郡的原乾国军队,也在陈军忙着处理与蜀国的汉中之战时,多次击退来犯的越国,保住了扬州,没丢掉一寸土地,进一步缓解了陈武王对原乾国的忌惮。甚至,陈武王都开始畅想,陈军与乾军双线出击,一齐解决掉越国和蜀国这两块心腹大患的美梦了。

    可事实却总是出人意料的,所有人都知道乾王是原乾国的君主,乾国人都很服他,却很少会有人知道,其实他也是整个乾国武功造诣最深的高手。

    陈武王昌平八年,历经五年的准备,陈国已是兵强马壮c粮草充足,又恰逢春收之时已过,正是对外用兵最佳时机。于是,一面是陈武王的亲弟弟齐王为主帅的陈军主力,号西路军,一面是以原乾国大都督为主帅的乾军主力和扬州c豫州兵,号南路军,共计三十余万,兵分两路,分别进攻蜀国的汉中和越国的曲江,而陈朝历史上由盛转衰c堪称最黑暗的时代也终于彻底来临。

    昌平九年,西路军连破汉中c巴西,沿汉水进逼江州城,南路军更是一路大捷,几乎以摧枯拉朽之势,连破十多城,一直攻进越国腹地交州合浦郡。可就在陈武王意气风发,朝中百官共待两路军大胜归来之际,意外发生了。

    南路军不出意外的以不到三天的速度,顺利拿下了越国都城前的最后一面屏障合浦城,接下来便是一马平川之敌,只要稍作休整,便可直取交趾,一举拿下越国。可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