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章 《小山回家》开拍(第1/2页)  五星大导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1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在拿到摄影机之后,剧组正式开机了,当然不可能有什么开机酒宴,大家只是早早的在学校食堂吃了点早饭,就情绪高昂的出发了。

    摄像由胡凯、陆同和贾樟可负责,录音由刘晓玲和顾征负责,刘洪波做制片主任,负责剧组的财务支出,杜宇做副导演,负责协调演员,张伟寝室的老大于少辉是美术系的,张伟让他来帮自己设计场景和人物造型,另外还有负责服装,化妆,道具的同学刘洋。可谓是分工明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第一天,张伟准备拍摄的的是相对简单点的一场戏,磨合一下队伍。

    大家在食堂吃完饭之后,浩浩荡荡的来到了一栋教学楼。是的,并没有出学校,第一天拍摄的是小山去找大学生老乡的戏。因为这一场就是发生在校园,所以场地和情景大家都比较熟悉,应该很好拍摄。

    拍摄之前,张伟首先看了一下王红委的造型,还可以,张伟前几天特意交代过他这几天不要刮胡子,头发也不要洗,这可把王红委坑惨了,现在整个人看起来胡子拉碴的,头发乱蓬蓬的,瞬间老了许多似的。

    张伟还是尤嫌不够,将负责化妆的一位女同学刘洋叫来让他把王红委的脸再憔悴一些。还让他换上了另外一个比他胖很多的同学的一套衣服裤子,这样使他整个人看起来都邋里邋遢的。

    张伟又交代他一会不论是走路,说话还是抽烟的时候都要歪着脑袋,尽量用余光去打量别人。

    其他人这时也将教室的桌椅摆放好了,这个场景展现的是小山去找大学生同乡,遇上对方班级搞联欢活动,载歌载舞的情景。

    张伟和编剧们精心设计了一个节目,饰演大学生老乡的杜宇在这里表演诗歌朗诵《四点零八分的bj》。

    这首诗歌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但是在二十多年之前那可是大大有名的。这是被誉为当代诗坛“朦胧诗鼻祖”的食指在1968年的作品,表现的是当时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离开家园,奔赴乡野边陲时的一首离别诗。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bj

    一片手的海浪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bj

    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

    bj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

    我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

    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

    离乡,bj车站,汽笛,母亲的牵挂,这些具有意象性的词汇和30年后大规模的打工潮多么相似啊,同样的离乡,同样的家人牵挂,让人唏嘘。

    表演开始后,剧组大部分成员都坐在了下面充当观众。

    扮演小山的王红委也坐在教室的角落边缘,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了他,镜头里面小山落寞的看着台上的表演,虽然他可能不太懂诗里面的那种离愁别绪,但是思乡之情却溢于言表。

    晚会结束之后,小山找到老乡,委婉的提出想找他搭伴回家,但是被拒绝了,大学生老乡已经适应了城市里面繁华的生活,要趁假期和同学出去玩,不想回到无聊的家乡,小山只能无奈的离开了。

    几分钟的戏,但是大家演练了一上午,下午才开始真正的拍摄,由于准备充分,拍摄十分顺利。

    第二天拍摄的戏是小山和建筑工人老乡们聚会喝酒的场景。大伙儿都是民工,四人窝在小山租的小屋内,简陋的房间内小山一扫往日的沉闷拘谨,纵情大吃海喝肆意谈笑不亦乐乎,他们开起淫荡的玩笑,粗声大气爆着粗口,一人一句骂着很过瘾、很解气的脏话,也骂出了平日里的无奈、苦闷和失意。

    小山喝高了,情绪高昂,借着看手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