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 章(第1/4页)  大唐诗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到体内这股清气消化完毕,眼前的林间空地上已经空无一人,连最开始叽叽喳喳带路的麻雀也早就飞走了。

    从头顶北斗西移的角度来看,杜蘅大胆推测自己已经入定了一个多时辰,这么连驴背上的毛都被露水打湿了。

    美人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一句话回旋在杜蘅的脑海之中:“想要修炼成精,幻化为人,就要吸取日月天地之灵气,加以吐纳。”

    杜蘅发现自己现在比原先更加耳清目明了许多,他试着按照美人留下的吐纳之法吸收了几口月华的精气,果然感激到了微妙的变化,而且他现在的眼睛就和开了光一样,能够辨识周围的灵气所在。

    这片空地的树木草叶上都有不少灵气形成的光团,如同萤火一样附着在上面,杜蘅干脆全部吸收了进去。

    不过等他沿着原路返回村庄的时候,就发现沿途灵气非常匮乏,几乎没有了,看来那片空地上的灵气还是那个叫做卿平的高人带来的,自己竟然是沾了他好几次光。

    杜蘅开心地回到旅舍的庭院,自己用嘴巴叼起绳子把自己系好,装作一个晚上都被系在原地的样子,正要闭上眼睛睡一会,就听到村庄里鸡鸣声四起,东方也透露出一丝光亮来。

    原来他这一晚上折腾吸取灵气又吐纳炼为己用,反复许多次之后,不知不觉一整个晚上就被他耗完了。

    杜甫因为急着赶路去洛阳,天没亮就已经起身在老板娘那边喝了碗粥,此时结完账背着包袱就走过来要牵驴。

    “哇,你起得可真早啊。”杜蘅脱口而出。

    这一句话把杜蘅和杜甫都吓得不轻,要是杜蘅此时是人形,他肯定要用手掩住嘴巴了,因为杜蘅说出口的竟然不再是驴叫声,而是人话。

    好在杜甫早年四处游历,见多识广,也听说过不少神怪故事,因此最初的惊讶过去之后,他张望周围无人,就压低声音问道:“驴兄能说人话?鄙人买之前不知道公已成精,实乃失敬。”

    杜蘅试了试,发现自己还是会驴叫,这才放下心来,否则一头只会说人话不会说驴话的驴子,牵出去肯定会引人围观的。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不如先出去,边走边说?”

    杜蘅将自己遇到卿平的事情简单地向杜甫叙述了一遍,只说自己是受到高人点化才成精的,略去了更加超越古人理解犯愁的穿越一事。

    杜甫听得津津有味,还感叹道:“原来世上真有如此神奇之事,真可惜我没能亲眼目睹。”

    “你看我就不神奇了?”杜蘅忍不住吐槽道,“除了我之外,你还见过哪头驴子会说话的?”

    “这倒也是。”杜甫点了点头,又打量了一下杜蘅,“既然你已经成精,我以后用驴兄称呼你恐有不妥,不知道该如何称呼?”

    杜蘅大大方方地回答:“我以后还会变化chéng rén,你就叫我人类的名字吧,我姓杜,单名一个蘅字。”

    “可巧了,我也姓杜,单名一个甫字。”

    “原来咱们是本家……”杜蘅自然地接着话,突然反应过来,四蹄腾空跳了起来,“你说你叫杜甫?”

    杜甫一脸无辜地看着他:“是啊,鄙人的名字有这么令你惊讶吗?”

    当然惊讶了!杜蘅连忙一边胡诌一边追问:“我之前在山中修炼呆的时间太久了,不知道今夕何年,请问现在是什么年间?”

    “今年是天宝元年。”

    还真是唐朝的杜甫啊。也许是语文教科书上的杜甫画像带给人的形象太过国民,也许是杜甫最为出名的诗都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战火,充满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之感,在杜蘅心目中的杜甫是又老又病又充满忧愁,时刻愁眉紧锁忧心百姓的瘦弱形象,而眼前这个年轻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