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二十三章 买卖(续)(第2/3页)  逆水行周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所以有越来越多的船员抵达耽罗后,选择留在这里,变成“逃人”。

    留在耽罗的人,可以靠着劳动获得可观的报酬(相对而言),然后伙食也好,至少偶尔会有咸蛋和猪油拌饭吃,比起之前的艰苦生活可要好得多。

    耽罗官府欢迎外国人前来定居,而“逃人”在岛上为周国掌柜、船主们做事,表现得好了,还能有机会前往富庶的中原定居。

    这对于海东各国的穷苦百姓来说,无异于一个脱离苦海的好机会。

    这个好机会,被那些来过耽罗却因故没有留下的渔民、船员口口相传,传回国内,让各国沿海地区许多穷人有了盼头。

    所以除了渔民、船员,还有越来越多的沿海地区普通百姓挺而走险,想办法到耽罗,然后辗转去中原。

    各国官府当然不会容忍如此行为,因为敢于冒险出海前往耽罗的人,大多是青壮,而青壮劳动力对于国家来说是很宝贵的财富。

    虽然各国千方百计防范,采取许多措施阻止沿海百姓出逃,却因为海岸线漫长导致收效不大,这些年不断有人冒着风险偷偷出海,想尽办法来耽罗。

    这种行为唤作“偷渡”,风险当然大,但风险再大,也挡不住各国沿海地区穷人奔

    向美好新生活的脚步。

    此刻,身处凉棚之中吃饭的装卸工张牛童,就是偷渡来耽罗的新罗人,在这里,他从事着“码头装卸”这份很累的工作,但几乎每天都能吃到的猪油拌饭,是他以前从未想过的美食。

    吃着猪油拌饭,咀嚼着美味的猪油渣,张牛童看着港区里如林的桅杆,觉得有些恍惚。

    他姓张,无名,因为小时候给人放牛,就被称为张牛童,双亲早逝,又无亲戚照应,所以日子难过,吃不饱穿不暖,给人做牛做马,累死累活不过苟延残喘。

    后来听说只要能到海上的“富贵岛”,就能过上好日子,他把心一横,跟着同村几个年轻人,一起上了“黑船”。

    海上颠簸,他又晕船,被颠得黄胆水都吐出来,好不容易到了地方,算是半条命都没有了。

    然而到了耽罗,见着繁华的港区,张牛童觉得自己的半条命花得值。

    即便是在耽罗港口码头当装卸工,每天都累得不行,但在这里,好歹时不时有猪油拌饭吃,不会被官府征发上战场送命,光是这两点,对于张牛童来说就很不错了。

    至于被工头盘剥,又算得了什么?

    他和几个同村青年身无分文,船主愿意送他们来耽罗,当然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得在耽罗做苦力至少三年。

    一开始,大家确实累得熬不住,不过因为吃得比在家乡好,所以渐渐就适应了。

    大家适应了在耽罗的生活,对于家乡虽有思念,更多是因为那是自幼长大的地方,但苦日子可不好过,所以没人想回家乡。

    更别说如今国内战事连连,他们这种如同草芥般的贱民,一旦上了战场,搞不好哪天就这么死了都没人收尸。

    但在耽罗就不会了,装卸货物再累,也好过在战场上等死。

    张牛童看着海面发呆,旁边的装卸工们开始闲谈,谈起自己听到的各种传闻。

    他们之中有百济人,也有新罗人,虽然两国是敌国,但对于身处耽罗的两国人来说,战争和他们无关。

    新罗和百济,底层人民语言互通,所以交谈起来没问题,聊着聊着,就有人诉起苦来。

    苦是什么苦?饥寒交迫的苦,家破人亡的苦,连狗都不如的苦。

    自从高句丽败给周国、丢了好大一块国土之后,满门心思对付东南面的新罗,而百济和新罗是敌国,于是高句丽和百济联合起来,想要伺机攻灭新罗。

    这些年来,高句丽和百济的军队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