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七回 结伴进城(第1/2页)  桃杏争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初中二年级的寒假,玉盈骑着那辆凤凰牌自行车在铺满鹅卵石的河滩奔走了一年半之后,那辆自行车已被颠簸得破旧不堪了。哪怕是在平地上,玉盈骑上去都像是在爬坡,十分地费力。就连推着走,那自行车也像一头老迈得走不动路的老黄牛,非得要勤赶着它才走。

    上下学的路上,玉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追上同时出发的同学,他经常为此懊恼地朝链盒或者车轱辘上猛踹几脚,可这样也并不能使自行车骑起来更快或更省力些。

    转过年儿来春节过后,何远山决定要给玉盈买一辆新的自行车,因为他辆老的凤凰自行车连他骑着都费劲了。玉盈的同学姜雨以及西院儿王奶奶家的孙女王绢,也都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商议着一起去县城里买自行车。要说河坊村的学生到乡里去上学,中间经过那么长的一段河滩,对自行车的损坏也确实厉害。

    一辆新车,两年骑下来基本就不成样子了,正像学生们经常调侃的那样: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更别说玉盈骑的那辆一开始就是半旧的自行车了。

    过了元宵佳节,正月十六是开学的前一天。这天,玉盈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同姜雨c王绢以及她们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县城。玉盈记忆中上次来县城已经是四五年前的事儿了。县城就只有一条主街,街两边尽是低矮的平房,其实跟村里差不多,只不过房子大都用红砖砌成,不像村里到处还都是土坯墙。只有县政府c公安局以及县电力局的那幢电力大厦,以一种傲然挺立的姿态,向人们昭示着这里是方圆几十里的政治经济中心。

    不过这几年生活好了,连村里都盖起了越来越多宽敞亮堂的红砖青瓦房。县城,自然也较前些年大变了样子。

    一行人坐车来到县城,在汽车站下车以后,玉盈凭着模糊的记忆,也感觉到了县城里的变化。首先让他眼前一亮的就是,汽车站对面的民政局盖起了新的家属楼。虽然只有四层楼高,却透着新落成的干净和整洁,让人看着心里就舒服。

    从汽车站往东走到第一个路口,就看到由北朝南延伸而去的县城主街。令玉盈始料未及的是,在主街的入口处不知何时竟立起来了一栋雕梁画栋的牌楼,两只活灵活现c栩栩如生的石狮子蹲坐在牌楼下,在路的两边各隔出一条窄窄的人行道,颇有古时候大户人家的门庭的气派。

    几乎是头一回来县城的王绢看到这么高大漂亮的牌楼,脸上流露出惊讶不已c叹为观止的神情,嘴里咋着舌头不停地啧啧作响,仿佛想找出一个词儿来形容眼前的景观,却寻遍了脑海也找不出来。

    据说主街南头挨着电力大厦新开了一家大卖场,何远山去年秋天曾经去看过。这新开的大卖场比以前的供销商场要大得多,卖的东西也很丰富。

    除了大小家用电器c自行车c摩托车,二楼的服装卖场也是品牌众多,花样齐全,也跟玉盈五年前在北京的商场里看到的一样,衣服不是像集市上那样摆在地摊儿上,而是挂在了整齐的货架上,甚至直接穿在了造型各异的模特儿身上。

    虽然商场的面积不大,远赶不上北京的规模,可这也足以让这个小县的人们大开眼界了,也透出了这座小城吐故纳新c与时俱进的新风尚。

    近几年,何远山经常来县城采购农资,所以来县城的次数也比较多,他对这个小县城也比较熟悉。大家顺着主街往南走,一路上都东张西望地观察着这个默默变化的县城。

    女人和孩子到县城来的少,他们迈着缓慢的步子,把街上现在的面貌与自己以前留在脑海里的印象做着对比,努力去发现哪怕是一砖一瓦的变化。

    何远山和几个男人对此早已看惯,走在最前面,像导游一样想尽快领着大家去目的地。可是几个女人和孩子却真的像初来乍到的游客一样,走两步停一步,不住地感慨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