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章 治丧(第1/2页)  大秦将魂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大秦将魂歌最新章节!

    父母不在,长兄如父。

    蒙武的丧事,蒙恬拿定主意,蒙毅最后同意蒙恬的安排。

    蒙家三代为将,领兵攻伐列国,杀败的人不少。这些人,加上他们的后裔,心怀怨恨,奈何不得蒙恬、蒙毅,未尝不会去找死人泄愤。

    春秋时期,伍子胥伐楚,攻破郢都,断绝颖水,挖掘楚平王陵墓,鞭笞其尸,以发泄心中的怨恨。

    三日过后,蒙府大门早早的打开。

    八名家臣,分列棺木左右,抬着棺椁,步出蒙府大门,缓缓向城外走去。

    蒙恬与蒙毅身穿丧服,手举灵牌,走在队伍的最前面领路。

    蒙恬选择安葬蒙武的地方,位于咸阳北面的高陵郊外。

    陵墓位于一处小土坡下,坡上长满碧绿的松树,地处僻静,少有行人。

    一个时辰后,蒙恬一行人,赶到选好的墓地。

    早有二十名隶臣妾,扛着耒耜,列队在墓地周围,恭敬的等待。

    “敬拜鬼神!”

    张良身穿青色长袍,负责主持蒙武下葬的礼仪。他登上墓前的木制高台,端起盘中的牺牲,缓缓转动脚步,展示一圈。

    蒙恬领着蒙毅等人,跪在地上,口里念道:“诸位鬼神,牺牲敬献,二三子放心享用,不可搅扰我父安眠之所。”

    《论语》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后世的人常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蒙恬亲身活在这个时代,真真切切的感受着中国古人的习俗。

    眼下的华夏大地,鬼神之说,特别兴盛。秦国的万年历《日》,里面记载许多如何应付鬼神的门道。蒙恬领兵,几乎走遍大半个中国,经常接触各地的黔首。

    即便在儒学兴盛的齐鲁之地,不少儒生,仍然敬奉鬼神。出门翻翻日,熟背几句日中的咒语,相当普遍。

    蒙恬跪在地上,眼角的余光,扫过左右的蒙府家臣、隶臣。只见每个人的脸上,异常庄重,带着无限的虔诚。

    古人或许不会相信一个独一真神,但通过祭祀先祖,追溯先祖,敬拜天地。中国的古人,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信仰体系。

    “落棺!”

    敬拜完鬼神,蒙恬、蒙毅亲自扶棺,将棺椁缓缓放到挖好的墓穴里。

    “封土。”

    接过耒耜,蒙恬往墓穴中的棺椁,洒下第一抔黄土。

    “将军不要过分辛劳,这样的事,就交给我等好了。”

    蒙恬、蒙毅挥洒黄土过后,蒙家的家臣赶上前来,说什么也不让蒙恬继续劳作下去。

    站在坟墓前三步开外,目视蒙府家臣、隶臣,热烈的挥动胳膊,挥洒汗水。不到半个时辰,一座帐篷般的陵墓,浮现在蒙恬面前。

    坟头朝着东方,迎向每日的朝阳。蒙家源自齐地,蒙武小的时候,曾在齐地生活过一段日子。古人的心里面,有很浓重的家乡情结。蒙恬不能安排蒙武归葬齐地,只能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身为子女的孝道。

    蒙恬率军攻入齐地,齐人对出自齐地的蒙氏一门,多半没有什么好感。

    “建碑。”

    隶臣抬着一方长约五尺,宽约二尺的石碑,小心翼翼,立在坟头。沿着墓碑,密密的砌上一层秦砖,再均匀的抹上一层青膏泥。

    古人没有混凝土可用。在多年修建陵墓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青膏泥质地细腻,粘性大,防水效果极佳。

    这个时候的大富之家,修建陵墓,不可不准备青膏泥。

    蒙武的墓穴周围,已涂上一层厚达三寸的青膏泥。坟墓表层的青膏泥,只是保险起见,再做一层防护。

    “种树。”

    下葬的最后一道程序,乃是在坟墓周围种树。古人这样的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