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六章 帝号(二)(第1/2页)  大秦将魂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帝,上帝,天之神也。

    时人的观念里,帝具有特定的含义,隐隐与神明挂钩。

    有南海之帝、北海之帝的记载。人们能接受,缥缈的天上有帝的存在,久远历史中的圣人,冠以帝的名号。所谓三皇五帝,黄帝、炎帝,并不是名字本来如此,而是后人追封。

    突然间,人间的国君,想要在称号上更进一步,升格为帝一般的存在。一时半会儿,时人的脑筋,转不过弯儿来。

    秦昭襄王、齐闵王在位,两人曾相约称帝。齐闵王称东帝,秦昭王称西帝。两人风风光光的登台,热闹一番,发现没有人跟上来,只有自娱自乐。无奈之下,两人不得不取消帝号。

    秦昭王称帝没能成功。不过,此后,对帝号的执着,成功延续到嬴政身上。

    嬴政这样的人物,按儒家的说法,五百年才会出一个。兼并天下后,想要搞出不一样的东西来,彰显自己的成功,流传后世,本就在意料之中。

    历代雄才大略的君王,任内总会标新立异。后世的汉武帝,改易正朔,更名官制,重塑汉家制度,几乎里里外外改了一个遍。

    秦皇汉武,当真是一脉相承。

    大朝会第一件大事,便是议定帝号。殿中的不少人,特别是左边靠后的博士,心里觉得嬴政想要帝号,跟神灵比肩,多少有些狂妄。

    心里不情愿,面上却不能表现出来。列国并存的时候,在秦国混得不易,还能到别的国家讨碗饭吃。圣人如孔老夫子,也曾经周游列国,游说诸多国君。

    秦国兼并天下后,形势变了。天下之大,只有秦国一家提供官位爵禄,垄断经营,别无分号。得蒙秦国征召的博士,自有文化人的傲气,但不能说,他们的智商很低。

    人在屋檐下,该低头的时候,还得低头。这个时候,不少儒生心里还存着,在秦国出人头地,位列朝堂,封侯拜相,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的想法。

    无他,自秦昭王以来,登上秦国的丞相之位,定会配以侯爵之位。十九级的伦侯之位,对许多人来说,已经是能够光宗耀祖的存在。

    滴滴答答······

    大殿左前方,靠近圆木柱的地方,薄皮青铜制成的更漏,随着时间的流逝,发出些微的轻响。

    平常的时候,没有人注意不起眼的更漏。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更漏滴下的水滴,似乎化作投石器上的圆石,重重的敲在众人的心头。

    “诸位爱卿,可有思量出什么结果?”

    半个时辰后,见重臣冥思苦想良久,想来心里已有腹稿,嬴政的目光,开始缓缓扫过大殿。

    身为国君,安心立于王座,提出难题,观察臣下苦心思量,嬴政觉得很有成就,也很有感触。众位大臣的面色表情,一一浮现在嬴政面前,耐心观察,嬴政借以评判他麾下的大臣。

    蒙恬抬起头来,发现嬴政的目光,最后停留在大殿左前方的区域。这里坐着秦国的丞相、御史大夫、内史、廷尉等重臣,不知多少军国大事,由这些大臣们谋定。

    右丞相王绾坐直腰背,双手高举手里的笏扳:“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臣等谨相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当为‘泰皇’。”

    说到“泰皇”二字的时候,老迈的王绾,提高音量。整个大殿,顿时回荡着“泰皇”的袅袅余音。

    秦国制度,百官为丞相之首。商议帝号的时候,群臣互相商议,“泰皇”得到大臣们的一致认可。王绾进献“泰皇”称号,是为秦国文臣的意见。

    “大王平定天下,功勋卓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