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三章 秦半两(一)(第1/2页)  大秦将魂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暑气消散,凉爽的秋风吹来。

    嬴政结束在甘泉宫的避暑,车驾移回咸阳宫。李斯推进的统一措施,没有嬴政坐镇,气势总是差了几分。

    八月的最后一天,嬴政再一次召集廷议。

    相比于大朝会,廷议的规模要一些。除了身在咸阳的重臣,只有博士们派出六位代表参加。

    咸阳宫偏殿,秦国大臣、博士各自落座,沉默着没有言语,纷纷寻思着对策。

    蒙恬身着礼服,坐在偏殿右侧的首位,目光不时落在对面的李斯身上。

    今日的议题,多半由李斯发起。

    “陛下,今天下归一,海内一统,驰道四通八达。然山东六国旧地,仍然流通六国旧钱币,相互兑换,往来不便。臣请陛下下令,废除六国旧钱币,统一使用秦半两钱。”

    嬴政落座后,与臣子们见过礼,李斯挺起身子,首先启奏。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嬴政没有直接表露态度,而是将问题抛给参加廷议的群臣。

    秦国刚刚走出战国乱世,朝廷仍然保留着春秋战国时的古风,君臣共商国是。秦国君主的权力很大,并没有真的搞一言堂。

    重要的国家大事,交付廷议,才是这时候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

    “臣以为左丞相得有理,各地币制不一,流通混乱,不利于货殖转运。”

    李斯完,少府陈驰当即出声附和。

    少府掌管皇室财政,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秦国统一天下后,咸阳扩建,需要从六国旧地采购材料。六国黔首,不认秦国半两钱,陈驰心里非常气闷。

    秦国大臣,对于统一币制,意见出奇的一致。一个国家的钱币,事关国家金融,统一钱币,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蒙恬的心里,也是赞同李斯的提议。

    李斯的权力欲很旺盛,但不得不承认,李斯、嬴政的许多做法,确实有利于中国统一意识的塑造。

    “陛下,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中,山东黔首,已经习惯了当地的钱币。贸然规定,只能使用秦国的半两钱,会给黔首的交往带来不便,还望陛下缓行之。”

    这时,博士群中传来了伏胜反对的声音。

    蒙恬转头望去,只见伏胜努力挺起身子,面上一脸正气,不似作伪。

    这个伏胜,来自魏地,祖上乃是魏地的大商贾,家中存有上亿的魏国钱币。

    想到这里,蒙恬明白伏胜为什么会表示反对了。

    秦国一旦废除六国旧钱,以秦半两为唯一流通的钱币,像伏胜这样的商贾之家,还有家中存有旧钱的富豪之家,势必会损失惨重。

    “黔首习惯使用旧钱,突然改变,有扰民之嫌。”

    孔鲋、淳于越、鲍白令、桂贞等人,这些山东来的博士,同气连枝,纷纷出言反对。

    古时读书不易,家中享有藏书,学问有成的人,家里非富即贵。秦国统一币制的措施,明摆着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陛下,山东诸儒迂腐也。”

    博士座位末端,蜀地来的周青臣抱拳道“山东六国铸造的旧钱,可不仅仅是钱那么简单,还代表着六国黔首的记忆。六国黔首每次使用旧钱,就会想到山东六国。这样的记忆不斩断,我秦国何时能施仁义恩德于山东黔首?”

    周青臣的话完,蒙恬眼里一亮,不由得多看了周青臣两眼。

    这个新应招的蜀地博士,肚子里还是有些货。

    咸阳的博士,以山东之人为主,秦人或许觉得面上无光,特地征召通晓文学的秦国人。蜀地平安,距离关中有些距离,文风胜过关中。

    周青臣家在蜀地成都,家中有田有宅,不算特别豪富。只不过祖辈与蜀守若有交往,得以拜读郡守府的藏书,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