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节(第1/2页)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张良拜师

    曹操在东郡招贤纳士,兖州能人却多有投之,这日帐外来了一长一少的叔侄俩,长者与曹操年纪相仿,少者与长者大约差十岁左右,这两人却并未急着进去,二人来至曹营前,见军容整齐,士卒对百姓甚为亲近,不由相视一笑,那年轻者道:

    “张兄,你确定这青蟒能逆转乾坤?”

    另一个长者笑着哎了一声:

    “哎,你别忘了,现在我们可是叔侄,不可造次哦。”

    长者说到后来颇为严肃,却显然并未生气。

    那年少者呵呵一笑,拿指点着长者:

    “你这家伙,就会占我便宜,罢罢,既然是下界助你,就都依你了。”

    那长者笑道:

    “这才对吗,好侄儿,听为叔给你讲讲这天下大势。依我之见,天下之势莫不出孙曹两家,孙家隐有龙气,将来必定是祸乱天下,唉若非我答应先主在刘氏江山于危难之际,必将救其于水火,绝不敢逆天而行。”

    那少者倒也乖巧了许多恭敬道:

    “叔叔何以见得只在孙曹两家?莫要小看了荆州刘表和雄霸冀州的闻太师。”

    长者笑道:

    “刘表虽有昆仑山上客做后盾,却绝不敢卷入这乱世的纷争,否则,刘表定难苟全,何足道?吾曾旧事袁绍,观其日渐神识见乱,故而离他而去。依我之见,闻太师下界是闭了天眼,故而此番定难成事。”

    那少者笑着点了点头:

    “你就不怕那位隆中客?”

    老者哈哈大笑:

    “怕,但他绝不会逆天而行!”

    这两人是谁啊?其实这两人却并非正神下凡,亦非昆仑门下,先迈个关子,这老者前世却是大大的名人,那就是刘邦手下第一谋士一一张良。张良在刘邦建汉后,功成身退,刘邦自是不舍,张良为感其恩情,答应刘邦,在汉氏江山汲汲可危之时,定会出山相佐,随后便难觅其踪,而这其间,自大有说法。

    我们都知道张良拾鞋的故事,而其中的玄机便在于此。话说,韩人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当时秦国暴政不得民心,天下极乱,均欲杀秦始皇而后快,于是张良找到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当时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袭击秦始皇,岂料秦始皇安保工作做的极好,大力士铁锤误中了副车,导致行刺失败,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追杀刺客非常急迫,此正是为了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过着隐居的生活,也是在这时候认识了项伯。

    却说这日,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桥上坐着有一个老人,面相不堪,穿着粗布衣裳,看到张良,站起身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了桥下,然后对张良道:

    “小子,下去把鞋给我捡上来!”

    张良亦是年青人,当时很惊讶,本就血气方刚,年青气盛,欲出手教训,但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没有言语下去把鞋捡了上来。

    却不料,这老人好不识好歹,摆了摆脚竟道:

    “给我把鞋穿上!”

    态度十分嚣张。

    张良岂是凡俗,心道,此人如此气傲,定是有才之人。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当下就跪着替他把鞋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渐渐离去。张良正自沉思,却不料,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折返回来,说:

    “你这个孩子不错,可以教导教导。这样吧,五天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老夫指教指教你。”

    张良更是觉得事情古怪,再者他本就闲来无事,便点头答应,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再次来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