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费用低,一下子翻印那么多书,那得多少钱?没有收获财富的书谁会去印?那些造谣生事的人说余先生的书怎么怎么不好,好像自己的书怎么怎么好,怎么就不见他们的书在市场上卖啊?他们在各大大学校刊上刊载自己的文章,弄得那些刊载他们文章的大学校刊都卖不出去,还美名其曰什么“民主自由,百花齐放,学术探讨”,印出书来卖不出去,不够给他们自己丢人的了。
我离开乡村时,把余先生的书带了出来,在牡丹江江岸早市上我又买到了余先生的《霜冷冰河》。我到了济南之后,在英雄山文化广场买了余先生当时所出版的全部书籍,从《文化苦旅》到《借我一生》,一共六卷书,(《文》、《山》、《霜》、《千》、《行》、《借》)其他网上记录的书籍我没看到,也没买到。我觉得喜欢一个人作品,不一定非要买到他全部的作品,看明白他一本作品比通读他全部作品要强得多。当然,我得承认这些书都是翻版书,也许都是没有经过余先生的授权印刷的,因为这些书的纸张不是太好,排版也不是很好,印刷的油墨也很容易脱落、模糊。买这样的书是经过打折的,书店老板算我八块八钱一本,《借我一生》是当时新出的,要贵一些。用一些人的书为自己收揽财富,也在证明这些被盗版、被翻版的作家写作的知名度是高还是低。当年我遇到的第一波盗版书就是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然后就是陕西作家贾平凹和路遥的小说,要说谁的散文能卖得这么火爆,当属余秋雨先生的书藉了。春风文艺出版社当年出了一套“布老虎丛书”,据新闻里讲:除了余秋雨先生的《文明的碎片》,其他的作家的散文集都滞销。买卖的好不好也是对一个作家的作品的好坏的肯定和否定。所以,我现在看网上那些还在讲余先生的作品质量好坏的文字真是自找不自在呢!一个作家的名声是读者说的算的,你想败坏一个作家的名声就想怎么作践死谁,那才是白日做梦!
余先生的名声大,于是毁谤之声不绝于耳。之前我以为文学界怎么风平浪静,通过余先生的这些年写作的足迹,就可以看到文学界其实真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借打击余先生扬名立万的人大有人在,这样的人还很凶狠,除了一些老头子,还多是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自以为多看了几本书就可以评价前人的功过了,能在文章写作上抓把柄,就利用一些余先生文章中的失误炫耀自己的“英明”;抓不住余先生的文章失误的,就抓余先生的历史问题说事;余先生以一文人身份参与了许多人想跨界却跨界不得的事件,也许因为某事说多了话,或者各种原因没有达成愿望,于是这些口实与事实就成了某些狼狈成奸、苍蝇一类的人叮咬的用武之地。这些事我在上网之前我都不知道,我上网以后就已经听说了余先生被各种谣言攻击的体无完肤,自愧浑身是嘴也无法抛清自己了,于是关博客,搬家,远离是非之地。可是他真的就远离了是非之地了吗?我看如今的网上的言论还是老一套,就像许多人像狼一样咬住了方舟子卵子就不松口了一样,许多自认为打倒了余先生的“功臣”怎么能放过余先生从五行山下、从雷峰塔下爬出来呢?他们与余先生无冤无仇,但在名声上结下的梁子深重,他们也不能给余先生翻身的机会,他们骂余先生是“******他们使用的手段何尝不是文革那一套卑鄙无耻、恶劣下流的手段呢?
只要上网用百度搜一搜余先生的罪名,于是你就看到不绝于缕的余先生的“恶迹累累”,什么两口子离婚,什么买千万高级住宅,什么侵吞公共财产……你一条一条的看下来,你只会慢慢看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看明白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劣根性——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鲁迅先生问过这样的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爱人身上生了一道疮疤,你就不再爱她了,就抛弃她了吗?苹果烂了一块不大不小的地方,你就整个的抛弃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