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四章 欲传(第2/3页)  武行诸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即可,一国之荣耀系于无敌之军,无敌之军则系于浑厚的经济,只要抓好经济、军事两方面,你这皇位便稳如泰山,走前我也会命张安听命于你,易水楼之人,皆服过脑神丹,不虞背叛,你可放心任命。”

    “经济,经纶济世也,这与无敌大军有何关联?”周芷若问道。江渊这才想起此时的“经济”一词未涵盖后世之意,沉吟片刻道:“我所说之‘经济’,并非经纶济世之意,你把它理解为一国之财政即可。”周芷若恍然大悟,点头道:“哥哥所说便是掌控好钱粮与军队?”江渊道:“不错,执政一国绝非如此简单,不过你只要抓紧这两点,便可一切无惧,治国之其他事宜,自有朝中大臣辅佐,你尽可慢慢学习。”

    次日,江渊于大明殿召集众臣,定下十日一朝,早朝时辰定在了巳时,即都用过朝食之后,他未想过在这方世界的青史留名,便未故作姿态的将早朝定在卯时,做出勤政之假象。陈友谅与王保保身无大功,未在祭天之日封赏,早朝上着人召至朝堂,一授从三品的安远将军,一授正四品的广威将军。命两人率辟土军与五千余易水楼刺客向东北方出兵,剿灭高丽。他以武立国,非是寻常帝王,此时亦未来得及开科取士,殿中臣子皆是明教老人,因此他一道道旨意畅通无阻,无人敢唱反调。

    回返寝宫之后,江渊又觉周芷若无他这般可镇压一切之武功,范遥对自己忠心耿耿,杨逍亦是不敢背叛,但对周芷若可未必。两人一人总揽武职,一人总揽文职,可说权势滔天,若无绝世武功镇压,一旦联手,颠覆皇权不过在翻掌之间。自己便是命他们听命于周芷若,可一旦一去不返,周芷若却未必真能压住这两人,或许这两人不会谋反,但阳奉阴违,嚣张跋扈却未始不会。

    第三次早朝,江渊命户部普查天下人口,再撤去丞相之职,封杨逍、彭莹玉、说不得三人为内阁阁老,命三人一同组建内阁,然后参照宋法拟定大明律。又撤大都督之职,另封范遥、殷天正、谢逊为军机大臣,爵位不变。他所立之军机处仅揽军事,不涉政权,同样的杨逍等人的内阁亦不涉丝毫军权。将军政彻底分离,两人权利弱化后又依明制,建都察院,封铁冠道人张中等七人为监察都御史,掌监察之职。一国吏治之清明,监察是重中之重,因此这几人品秩甚是不低,可比六部尚书。韦一笑为化解寒毒,习练了江渊赠与的葵花宝典,被安排至易水楼,任副楼主,与张安同掌此楼,做他耳目,直接听命于他,好让后来继位者不至于成了睁眼瞎,被百官连手蒙蔽。

    当大明人口统计完成后,江渊又下旨天下僧侣还俗。大战过后,大明即便仍有着数千万之众,但相对于幅员辽阔的国土来说仍是显得稀少了太多,有多少良田只因无人耕种不得不就此荒芜?前些年战乱之时,有极多流民因躲避战祸出家为僧,而佛门戒律又会使这些人不再育养子嗣,使大明人口增长缓慢,同时佛门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些大奸大恶之人为躲避罪责出家为僧,他们立地成佛了,那受害者的公道该向谁讨?僧侣不向朝廷纳税,却占有颇多良田,不事生产,对如今的大明有害无益。佛门言论蛊惑人心,教人忍让,虽能消弭争端,却使百姓失了血性,若长此以往,外敌来临时如何抵御?江渊便以绝人子嗣、藏污纳垢、不事生产、蛊惑人心等在全大明展开了一场灭佛运动。

    在江渊推行灭佛运动时,远征高丽的陈友谅着易水楼送来战报,同来的还有一份降表,战报中言大军初至,高丽王还欲顽抗,命各城严防死守,亦有高丽高手潜入军营行刺,只是多被易水楼拦下。之后辟土军一怒之下攻城拔寨,已占据高丽近半之地,高丽王眼看不敌,不得不上表乞降。

    半年多前,中原之地战火连天,高丽王欲进兵中原,从战乱之中分上一杯羹,以解他高丽地小民稀之窘境,他在朝堂上提出此事,只见左丞相大喜站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