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三章 缘由(第2/3页)  武行诸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原明教中的圣女周芷若!与此同时,他的师父渡厄带同两位师叔突兀的寻至他的府上。师父说他三人早已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便是少林寺被一鞑虏女子所灭都未出手,坚信一切皆有缘法果报。只是圣皇曾下令灭佛,想要断绝佛法传承,灭掉佛光,灭掉他三人的根本,便再也不能忍耐,只能和师弟一同下山,护持佛法。

    三渡深夜偷摸潜入朱元璋府邸,朱元璋见了之后忙欢喜下拜,将师父请到堂上奉茶,可以说当年没有师父他早饿死少室山了。朱元璋拜见师父后欢喜说道:“师父当年说徒儿命格尊贵,如今果然应验,现下徒儿身为一省大员,还要多谢师父当年的救命之恩,不过陛下恶佛,师父师叔还是留在徒儿府中,也好让徒儿时时事奉师父。”渡厄叹息道:“徒儿啊,当年为师说你命格尊贵,可不是这个尊贵之意啊。”朱元璋疑惑道:“哦?那当时师父所说何意?如今徒儿这身份还不算尊贵么?”渡厄道:“你额角方圆,印堂饱满,五岳朝天,本为帝王之相,正是为此我等才未强留你在山上学艺。”

    “帝王之相?”朱元璋一时愣住了,难怪他会时常觉得如今坐在帝位上的人该是自己才对。之后又逢刘基来访,刘基初至便出言试探,道:“以一女子为帝,圣皇置我等男子于何地?”最后他邀了兄长汤和商议,得知圣皇已确然离去,便决意起兵。当他决心已下,渡厄又带来近百武功不俗的少林武僧,助徒弟定鼎天下。刘基先设计京中士子集体躁动,再使韩让于周芷若登基时大力反对,又谏言朱元璋改建康府为应天府试探朝廷,同时也是为了表明自己等人不是反叛,而是顺应天意!

    朱元璋知晓易水楼的厉害,那群刺客来无影去无踪,察觉到应天府的易水楼开始调查自己,便与师父商议突袭易水楼一事,只是易水楼刺客武功果真高强,便是师父师叔亲自出手也仅留下了十余人,之后有了刘基准确的预测,虽将易水楼天雄星主合力击毙,毕竟还是被逃出了二十余人,如此起兵之事势必不能再加耽搁,便趁着这些天举国目光都被班师回朝的陈友谅吸引时,骤然发兵,突袭沂州府,再传檄天下,言女子称帝乃是颠倒纲常,反覆阴阳之事,登基前反对她的燕京士子失踪上千,疑似周芷若所为,初自登基又难容谏言,流放直臣韩让,如此阴狠毒辣的女子岂不是要将这圣皇打下的江山败尽?为天下故,为江山故,为百姓故,他不得不揭竿而起,同时号召各路大员一同起兵。

    少林三渡通过和易水楼的几次交手也了解了其难缠之处,为了防备徒儿被易水楼直接斩首,渡厄便拉着两位师弟时刻护持在朱元璋左右,并不相助攻城,那些仅存的少林武僧同样隐藏在了军中各处。大明灭佛,朱元璋可是佛法再兴的希望,他们自然不敢大意。朱元璋檄文发出,最终应者寥寥。中原之地为抗元庭已遭多年战乱,可以说是人心思定,大明所定税赋又不甚高,唯有经过昔日的苦难,方知今日之安定来之不易,除过极少数野心勃勃之辈,谁愿无端的再起战乱?这种情况刘基已早有预料,他劝谏朱元璋广发檄文为得仅仅只是正名,因此也不失望。

    沂州府城东临沂水,在府城南面的一片平原上,城周护城河接引沂水灌入。斑驳的城墙上已成暗红的血渍处处,间或夹杂一两只射入墙缝的箭矢。城墙上的守城士卒在连日的高强度大战下已疲惫不堪,这日反贼并未攻城,众多士卒得以拄着长枪闭目假寐,稍稍缓解这些时日的疲乏。不过士卒们握着长枪的右手极为用力,有的手背上青筋暴起,显然他们并未真的睡去,一旦反贼来攻,他们顷刻间便能化为最勇猛的战士守卫身后的家乡,守护圣皇的天下。忽得城头战号大作,假寐的军卒猛然睁开双目,射着寒光看向叛贼阵营,只是看到的仅是三道身影,并非是叛贼的大军,即便如此城头士卒也未松懈,依然弯弓搭箭戒备起来,听到战号的徐达亦是从知府府中匆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