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7章 碗底的警告(3)(第1/3页)  敦煌天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实际上,我对胖子仍然持有相当高的戒心。无论他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的,终归非我族类,其心必殊。

    “要不要看?敢不敢看?”胖子追问。

    我点点头:“非常乐意领教阁下的新技术。”

    胖子击掌两次,有个年轻人推着轮椅进来,停在床边。

    我摆摆手:“用不着,我能自己走。”

    胖子摇头微笑:“何必逞强呢?高木的剑术有目共睹,虽然没有刺中要害,但你勉强下地行走,总会扯动伤口,不是什么好事。”

    “在哪里观看资料?”我避开他的话头。

    “出门右拐,第五个房间,直线距离大概三十米。”胖子回答。

    我掀开盖在身上的薄毯,翻身下床。

    此刻,我穿的是灰蓝条纹的病员服,脚下踩着的也是同样条纹的拖鞋。双脚落地后,小腹处隐隐作痛,但还可以忍受。

    我不坐轮椅的另一目的,是为了测试一下自己的体力。身在匪穴之中,随时都要准备逃离,体力恢复越快,把控时机的能力就越强。

    胖子挥手,年轻人将轮椅推出去。

    我随着胖子出门,站在一条四米宽的白色走廊上。

    如果这座建筑物处于山腹之中,那么一定设有数条换气管道,直达山体表面。只要找到其中一条,我就能迅速逃出,摆脱日本人的掌控。

    当然,在那之前,我必须确认桑晚鱼已经安全。

    “龙先生——”胖子走在前面,大声提醒,“我得提前说明一点,莫高窟壁画的内容深不可测,解析其意义的方法肯定不止一种。我所发现的,大概只是最粗浅c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如果你在观看过程中有所顿悟,希望不会藏私,能够开诚布公地讲出来,大家一起研究。你说好不好?”

    我无声地点了点头,算作回应。

    中国学者对于莫高窟壁画的大量研究是从1984年左右开始的,三十多年来,编纂出版的大部头专著超过四千册,足够填充一大间私人藏书馆。

    我大概看过其中百分之一的著作,约四十册左右,能够精读的,只有十册,其余三十册都是走马观花地翻阅了一遍。

    在以上十册专著中,依据出版年代,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越到后来,研究者的视角便越集中在壁画表面,不再深入其成画的背景年代c关联史实c作者生平c内涵意义。相反,研究者们对于画面的架构c绘画笔触c颜料配方c氧化损毁等等旁枝末节津津乐道,并且据此展开大量联想,说了很多云山雾罩c似是而非的大道理。

    这种研究习气十分值得商榷,既误导了读者,又浪费了精力,堪称是两败俱伤,与真正的研究背道而驰。

    我在中总结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宝贵经验,那就是——“要想找到真知灼见,就得往敦煌志敦煌文献敦煌史志敦煌地方县志等等古代记录中寻找,在不同版本c不同描述角度中对比,最终得到最接近于真相的说法。

    就像我听明水袖讲述“亡国之君断公主一臂”时,也会将描述那段历史的各种古代文字综合起来考虑,衡量明水袖讲的话究竟有多少可信性。

    在莫高窟壁画的神秘性面前,只有那些夸夸其谈的伪学者们才敢大言不惭地说“历史真相”四个字,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绝对不敢自夸,在历史面前永远保持小学生的心态,坚持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以求解答自己心底真正的疑惑。

    走路过程中,我反复调整呼吸,抵抗腹部的伤痛。

    主动迎击高木软剑之时,我同时使用了中国武术中的“外家硬功金钟罩”和“内家气运小周天”两种功夫,令腹部肌肉在四五秒钟的时间内变得如同一个充满了气的篮球,成功地阻止软剑的剑尖纵向深入,使其贴着我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