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2章 强宋亡于焦木(3)(第2/3页)  敦煌天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谍而言,“静默”是个非常刺眼c扎心的词汇,代表着无限期以掩饰身份潜伏,被动等待他人唤醒。如果没有唤醒命令,那么就算活到一百岁甚至孤独终老,也不能主动联络上级。

    比起“死间”,“静默”更为难受。

    “死间”等同于有期徒刑,而“静默”则等同于无期徒刑。

    一旦进入静默期,“大将军”就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日本皇室公主“玉狐禅”。

    如果等不到唤醒,“玉狐禅”就会按部就班地嫁人c生子c老去,完全以两面人的状态活着,直到老死。

    这种表里不一c阴阳两面的生活状态能把人逼疯,尤其是嫁人有了孩子之后,那时再等到唤醒命令,才是让人左右为难的最痛苦境界。

    “如此痛苦,为什么还接受这项任务?”我问。

    大将军没有回答,只是低头苦笑。

    第二行字,字面意思明白,但我不知其究竟何指:“残卷不残,强国不强,千年伏线,意在余脉。”

    敦煌经书又被称为“敦煌残卷”,因为其在多次遭到劫掠之后,损失严重,仅剩的那些,已经无法完整拼凑出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只能当做文物,束之高阁。

    古代人无论是抄经还是诵经,为的都是传承文字里那些深奥珍贵的哲理。像《金刚经》《心经》《地藏经》那一类的经书,语句顺畅,情节完整,既能教化于人,也能朗朗上口地背诵传颂,属于古代人留给现代人的最宝贵精神财富,其意义不亚于四书五经c唐诗宋词。

    反之,敦煌残卷似乎与这些经典有些不同,只能存在,而无法应用。

    那么多宝贵经卷被损毁,是一幕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正因如此,发现藏经洞并且导致经书流失的道士王圆箓就被永远地钉在敦煌历史的耻辱柱上,无数次受到道德的鞭笞。

    看第二句话的字面意思,似乎是“凑齐残卷就能找到某种隐藏的线索”。

    “千年”二字如果不是泛指的话,从现在倒推一千年,正是在两宋时期。

    第三行只有八个字:“为吾国强盛而求经。”

    熟悉玄奘西游取经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大唐僧人陈玄奘在长安西门辞别皇帝时说的一句话,充分表达了他不顾个人生死c西行万里求取真经的决心。

    最终,陈玄奘闯过九九八十一难,成功地取经还朝,成了天下无双的禅宗第一人。

    “这句话,似乎跟第二句‘敦煌残卷’有联系,重点是‘求经’。难道其意思是,让你去日本寻找敦煌残卷?”我一边思索一边低语。

    “这句话放在不同地方有不同意思。”大将军说。

    我思索了几秒钟,立刻想起来,原来,第一个说这句话的是大唐高僧陈玄奘,但真正将其传扬开来c行之四海的却是一个日本人——织田鬼奴。

    关于织田氏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已经无需赘述,只要想想织田信长一生的战绩与功勋,就能想象得到了。

    织田鬼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不多,据我阅读典籍的记忆,大概仅有两次而已,一次是在《遣唐使列传》里面,记录的原话是“遣唐使织田氏鬼奴入长安东市采办”;另外一次,则是在《九州巡海纪要录》中,原话为“有织田氏鬼奴者导引船工穿狼牙岛礁而过入水火交叠之洞”。

    “织田鬼奴”可能是指一个人的名字,也可能是指织田氏家族的一个奴才c奴隶,其名为“鬼”。

    这两处中国历史上的记录似乎并不重要,因为“织田鬼奴”这个名字在日本京都古代史中多次出现过,并且有其汉白玉石雕像耸立于京都唐塔之上。

    京都地方历史中记载,如玄奘大师一样,织田鬼奴少年时也说过“为吾国强盛而求经”,并且毕生以此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