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1章 跪降者雄起(2)(第2/3页)  敦煌天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本国国民拥戴的皇室,只要躲过这一劫,大和民族一定能屹立于东方日出之地,永世不倒。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受什么样的折磨并不重要。”

    一个国家投降于另一个国家,这是最大的国耻。在这一过程中,老百姓的怨恨非常可怕,比如中描述过的,随行皇帝逃难的士兵竟然可以逼迫皇帝绞死杨玉环。最终,皇帝也不得不顺应民意,处死爱妃,以平民愤。

    在这种关键时刻,国君所承受的压力无比巨大。

    岛国作为侵略国、战败国,已经引起了全球的民愤。当其投降时,其它国家的民众自然是一片欢呼,奔走相庆,但在岛国的国内,却是如丧考妣,把所有怨愤的矛头全都对准了皇室,而皇室的焦点就是大人物。

    此刻,唯一大人物才能决定一切。能做出这种决定的,也非常人。

    其实,我一直以为,平民愤青和网络上的键盘侠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将二战历史拆开看,设身处地地去体会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大人物、每一场生死战,就会发现,我们并不了解二战,一切知识都是泛泛而谈,甚至以讹传讹,距离真正的历史十分之遥远。

    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我痛恨岛国皇室、大人物、日寇;站在“人”的角度,我却是可以对这样一个人物进行更理性的分析。

    投降前夜,对于大人物而言,就是一个字——难。

    当我仔细阅读大人物的自述时,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一个大大的“难”字。

    接下来,他这样说——“在亚洲大陆的历史上,只有一次战役,能跟现在绝望的我们相比。那场战役,被那个民族称为‘靖康之难’。敌人洗劫了国家的都城,俘虏了皇室中所有的帝王、大臣,还有后宫所有女人,然后是宫中所有财宝,一起装车运走,只剩下一座没有灵魂的空城和一城同样被洗劫一空的百姓。当下,我的城市面临的,也是同样的困境。玉碎或者苟全,都在我的笔尖之下,由我来决定。美国人的军舰已经闯过外海防线,不降,广岛和长崎就是榜样。焦木,焦木,难道你真的能够成为大和民族的希望吗?刻在你上面的预言,会是真的吗?”

    在这里,大人物提到了“焦木”,令我十分震惊,不由自主地抬头,望着对面沙发上的唐辉。

    唐辉心领神会,立刻点头。

    此刻,我希望墙上有一幅电子白板,可以将所有线索都清清楚楚地列在上面,能够一目了然。

    敦煌天机、焦木、两宋灭国之耻、东京湾受降、皇室跪降……冥冥之中,在遥远的遣唐使事件之后,又在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将中日两国的命运纠结在了一起。

    自古以来,中日两国就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百年以来,中国的这个小小邻邦为大陆制造了太多麻烦,其在侵华战争期间犯下的罪恶罄竹难书。按照“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国原则,诛灭百次,也不为过。

    从另一方面来说,岛国历史上多次仿效大陆,等于是大陆的一个影子,其社会制度、历史沿袭跟大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现在,大人物在自述中说的,将东京湾受降与大陆的“靖康之耻”完全等同起来,并且要从两宋灭亡中汲取操作经验。

    我是平民,不是帝王,无法体会大人物做出取舍时的纠结。我唯一知道的,就是像大人物所说,当时美国军舰已经侵入岛国的内海,火炮射程至少覆盖了岛国的二分之一,而美国陆军连续经历了数次海岛登陆血战之后,怒火满腔,无处发泄,如果在岛国本土发生巷战,那么岛国就真的变成了两宋的汴梁城。

    谈论胜败已经没有意义,大人物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保护本土国民少受洗劫,能在战火中艰难生存下来。

    自述的第三页,大人物这样说:“总会有人能理解我今日的决定,大和民族存在了数千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