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5章 万大师的掌中宝(1)(第1/4页)  敦煌天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刚刚进入光明之中,脚步未稳,眼前突然刀光一闪,一把明晃晃的短刀迎面刺过来。[随梦]ā

    事发突然,我侧身避开,不等握刀的人变招,双手拗住对方手腕,左右一扭,便将短刀夺在手中。

    我本来是要闯进来阻止谋杀案的,但有人竟然向我进攻,实在是天降之灾。

    “你这妖道,朕白白看错了你,你辜负了朕的一片苦心。”握刀的人退后,双手指着我,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此人的衣饰十分华贵,身上穿的团花锦袍应该是用金线修成,在烛光下闪闪发亮。

    他的年龄约有四十岁稍多,人中、下颌上留着短须,头发盘在顶上,横插着一根白玉簪子。

    这是一个穿着古代服装的人,而我此刻身处的,也是一个古代陈设的大屋。

    他指着我说话时,气势威严,眉头紧皱,真的有九五之尊的傲慢架势。

    “你是谁?你要杀谁?”我问。

    这大屋内只有我和他,并没有第三个人。

    “妖道,你装模作样干什么?朕要杀谁,不是你还有谁?”他大声喝道。

    我自然不是什么“妖道”,但我不明白,当我听到对方要杀人时闯入,自己又怎么会变成他要杀的人?

    “那幅画呢?那幅反弹琵琶图呢?”我大声问。

    这才是我在万大师指引下凝神倾听内心感受的真正目的,刚才我的确看到了那幅画,心底的很多碎片也正在拼凑凝聚。

    “在那里。”那人向右侧一指。

    我转过头去,果然,右侧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卷轴,高有三米,宽有两米,几乎占去了四分之一墙壁。

    那的确是一幅反弹琵琶图,图画中间正是反弹琵琶的舞姬,与莫高窟112窟里的画中人一模一样。唯一的不同,那幅画极大,四周人物、景物比112窟多出数倍。

    “你也喜欢这幅画?”那人问。

    “这幅画这幅画怎么会这样?”我无法回答他,而是喃喃自问,“这还是一幅反弹琵琶图吗?这幅画和112窟的,到底哪一幅才是真正的反弹琵琶图?”

    其实,这个问题正是书画界长久以来争论的焦点,某些“臆造画”与“临摹画”一直都宣称自己完美继承了古画的原始神韵,比原版更具有表现力,所以能够证明自己的功力已经超越了原作者,是真正的集大成者。

    我站在这幅巨大的反弹琵琶图前,真的已经无语。

    112窟反弹琵琶图已经是不朽的经典,只能被临摹,不能被歪曲。可是,眼前这幅,却绝对比112窟的更为精致复杂,一看就知道是画中珍品。

    “这幅画哪里来的?”我问。

    “你问我,朕倒是要问你,这幅画是哪里来的?”他反问了同样的问题。

    “我怎么知道?”我顾不了礼节,对着他咆哮起来。

    他也挥舞手臂,怒气冲冲地反问:“你从哪里给朕弄来了这幅画?这仙境到底在哪里?朕问你不下一千遍,你总说要带朕去,却始终推脱。秋银蝉,你好大的胆子,敢欺骗朕?这天下都是朕的,谁敢对朕妄语,谁就是死路一条,你不知道吗?你不害怕吗?”

    “秋银蝉?”我突然沉默。

    我当然知道这个名字,此人与北宋徽宗关系极为密切,更在“靖康之难”中起到了最大的反面作用。

    两宋史、宋代野史中多次提到“秋银蝉”此人,甚至到了康王赵构在临安城构筑小朝廷时,此人摇身一变,又成了南宋皇帝的座上客,堪称“术士祸乱国家”的典范。

    “我不是秋银蝉。”我摇头,大步走向那卷轴。

    卷轴悬挂处接近屋顶,我顺手拉过一把椅子,踩上去,先将卷轴自下而上地卷起,然后摘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