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4 章(第1/4页)  白话孙膑兵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包括孙膑在内的著名兵法家为什么十分注重 “义、仁,德、信、智”这 类品德修养呢?因为这些品德修养,确实是一位杰出将领所应具备的、缺了 任何一项,都会给统兵用兵带来致命的后果。我们不妨拿 《三国演义》中的 重要人物作些比较。       《三国演义》是我国一部流传极广、脍炙人口的名著,这部小说可以说 是集我国兵法大成的形象化军事教材。先看三国的首领人物,曹cāo可谓有勇 有谋,能征惯战,但在 《三国演义》中他却是为人jiān诈,不仁、不义:为了 灭口,他竟能杀了他父亲的结义兄弟、热情款待他的吕伯奢全家;为了稳定 军心,他毫不犹豫地问斩一名管粮官员作替罪羊;为防备暗杀,他可以装着 睡梦中杀卫士;为了嫁祸于人,他可以忍辱让弥衡出使荆州;因为忌才,他 便以惑乱军心为由杀了杨修,等等方面,把曹cāo刻画成了一个jiān雄形象。刘 备,作者是把他作为汉室后裔、正统代表来写的,作者充分表现了他的仁义 爱民,任用贤能等才德,但纵观全书,也只不过表现了他作为一般皇室继承 人所具有的仁君品德,而远非一位军事家、政治家,这只须看他求得诸葛亮 前的遭遇便可知道,空有关、张、赵等盖世猛将,却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 再从几件具体事上,也可看出他并非理想人物,从新野往荆州撤退时,带着 大批难民,一天只能行军十多里,结果救不了百姓,反而弄得军队元气大伤, 刘备连夫人也失去了,这只能说是 “fù人之仁”;刘备在娶了孙尚香之后, 居然甘当江东驸马,沉醉于富贵温柔乡中,若不是诸葛亮授予赵子龙三个锦 囊妙计,还不知结果如何呢?更典型的是,他只知为兄弟报仇,心中只有哥 们儿义气,全无国家社稷,置诸葛亮等的苦谏于不顾,带领大军讨伐东吴, 又瞎指挥,在树林地区连营七百里,结果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个精光,75万 大军全军覆没,可见,刘备也不是理想人物,孙权继承兄业,也能招榄贤才, 振兴江东,但在作者笔下却有优柔寡断、大志不足的缺陷。仅以赤壁大战之 前的决策情况来看,他听了张昭等人的主和言论,又听了诸葛亮、鲁肃的主 战言论,显得主见不足,缺乏决断的气慨,最后还得周瑜力排众议,他才能 最后下决心。再看他的全部历史,他从未有过北伐中原、统一全国的想法, 最多也只是想收回荆州,苟安江南而已。孙权也不是理想的形象。至于其他 实力人物,董卓残暴荒yín;袁绍既刚愎自用又优柔寡断;袁术只知骄傲自大, 实际才疏识浅;吕布有勇无谋,沉迷酒色,而且刚愎自用。所以,他们虽都

    曾势大一时,却都很快灭亡了。至于说到统兵将帅,决策谋士,最主要的应 数诸葛亮、周瑜和司马懿了。周瑜不失为年轻有为、英勇善战的帅才,可惜 他又是个胸无全局、气量狭小的人物,他能辅佐孙策、孙权平定江东,称雄 一方;他能正确分析曹军,力主抗战;他能利用蒋干、黄忠,骗过曹cāo,让 曹cāo中计;他也能指挥火烧赤壁的大战。但是,他却不懂刘、孙联合的大计, 只知妒贤忌能,三番五次要除掉诸葛亮,结果,反被诸葛亮三气身亡。罗贯 中笔下的司马懿,不失为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多次为曹魏挽回劣势,但 在诸葛亮面前,他却只能是甘拜下风,自叹弗如,甚至在诸葛亮的空城面前 不敢进,在尚方谷差点丧命,被诸葛亮的神像吓得落荒而逃。至于有名的大 将,当然首推关羽,他确有赫赫战功:温酒斩华雄,万军之中斩颜良、杀文 丑,过五关斩六将,可谓勇猛过人,有仁有义,但后来却骄傲自大,不顾大 局,失荆州、走麦城,落得 “虎落平阳被犬欺”,成了无名小卒的俘虏。张 飞曾威震长坂桥,大吼一声,吓退曹cāo百万大军,智胜严颜,智取张 ,可 算勇猛超人,而且粗中有细,但却改不了粗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