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六(第2/3页)  兴亡:民国晋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人一路走一路聊,不知不觉到了闻喜县地界。此时已是日上三竿,九月初的天气,早晚有些凉,中午还是晒得人难受。两人聊累了,也不再说话,崔长庚半靠在车里,虎子无精打采的坐在车头,不时的挥一下鞭子,吆喝着马儿向前疾驰。

    正在此时,迎面突然飞奔过来一匹枣红色的马,见到二人的车驾也不躲闪,径直冲了过来。突如其来的变故把正浑浑噩噩的虎子惊的坐直了身子,拽着缰绳向一边躲去,马车晃晃悠悠的冲下了官道,在旁边的田地里走了好一段才停了下来。待马车停下,虎子噌地从车上跳了下来,回身就要过去理论。却见刚才那匹马像是受了惊,一声长嘶,两个前蹄离地,从马背上甩下一个人来,然后又嘶鸣着疯了一样向前冲去。

    正在车里半眯着眼的崔长庚被颠的头晕脑胀,待他定下神来拉帘看时,正见马背上掉下一个人,他赶忙下车,同虎子一起上前查看。只见那人浑身是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他吃力的伸出手,用微弱的声音对崔长庚说了一句“先生救我。”便又晕了过去。崔长庚见状急忙吩咐虎子,“快,把他抬上车。”说完和虎子一人架一只胳膊将那人抬上了马车。

    马车一路疾驰,好在这里离县城不远,二人就近找了个客栈,将那人架了进去。客栈掌柜正站在柜台后面算账,见两个人架着一个浑身是血的人,吓的呆若木鸡。崔长庚见掌柜站着不动,忙对他喊道:“快,帮忙请个大夫。”

    掌柜这才如梦初醒,一边应和着一边吩咐小二:“去,请个大夫来。”说完一伸手,“几位随我来。”

    待将那人放在床上,崔长庚对掌柜说:“这是我的一个朋友,受了些伤,一时半会可能还醒不过来,我们还有急事赶路,先托掌柜的帮忙照顾,估计有日左右就能回来。”说着拿出十两银子,“这几日的吃住看病包在我身上,余下的就给掌柜留作辛苦费,待我们回来一并接走,这几天就先劳烦您了。”

    掌柜的见来人出手阔绰,忙陪笑道:“客官放心,小店一定照顾好。”

    安顿好那人,两人又在客栈吃了午饭,便又上路了。第三天的中午,马车终于在阎府门口停了下来。

    张士秀上门劝捐时,阎乃竹和他并不相识,但经过一番促膝长谈,阎乃竹对张士秀的口才和人品都十分佩服,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听说张士秀派人来了,他急忙换了衣裳,待他出来时,崔长庚已经在堂屋等候了。

    “崔先生,”阎乃竹拱手行了一礼,“听说是张道台派你来的?”

    崔长庚急忙还礼道:“是啊,阎先生,您这府邸远在城郊,倒是十分幽静。”

    “这是依先父的意思选址建造的。他老人家自得罪慈禧被罢黜之后,就对这大清国丧失了信心,效仿司空图隐居山林,颐养天年,再也不问世事。先生既然来了,我就带先生转转。”说话间二人走出了堂屋。

    这是一座三进的院落,布局不是十分中正。最南侧的第一进院落用于会客,西侧是第二进,是主人居住的地方,相对大一点。北面是花园,到了这里便豁然开朗,花园中央有一个小型的人工湖,湖边的地上郁郁葱葱,种植着各式花草,西南侧空地的一角被开辟成为菜地,有七八分的样子。此时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结出了各色果实,煞是诱人。

    湖中央有个小凉亭,却不见任何可以通到亭上的小路,阎乃竹一指湖心亭,对崔长庚说:“先生,请吧。”崔长庚正迟疑时,却不知从哪里冒出一条小船,缓缓的靠在岸边,二人跨步上船,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到了凉亭之上,崔长庚只觉凉风习习,完全没有刚才燥热的感觉。阎乃竹哈哈一笑,说道:“先生感觉舒爽吧,此亭四面环水,隔绝了暑热,是纳凉的好地方,今天你我就在这凉亭之上小酌几杯,一边纳凉一边畅谈。”说完对着刚才那船夫使了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