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十二(第1/3页)  兴亡:民国晋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几天后,车队就整装待发了。由钱文昭从益兴隆带来的两个人负责,虎子赶车,其余都是镖局的镖师,足有四五十人,看来钱文昭对这趟镖还是十分重视的。对于这样的安排,崔长庚感到很满意,想到这十万两是兴业银行第一次走出山西,他的内心又是一阵狂跳。他还记得严慎修在第一次宣读店规时说要将银行做出山西,开遍全国的目标,今天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随着一声清脆的马鞭声,车队缓缓地启动了,二十几辆马车腾起阵阵尘雾,几分钟的功夫便消失在街角。崔长庚目送着车队完全消失,才转身走回办公室。依他的秉性,这么重要的事情他都要亲力亲为,但开设渭南分行的事一直是钱文昭负责,他不便插手,况且最近他手头的事也很多。严慎修的学校已经开了起来,印刷厂也在筹备。一个多月以来,他认真学习了严慎修拿来的那些材料,如今也是半个行家。他入了行才发现,这并不比管人管账来得轻松,幸好谭文杰和严慎修的那位朋友帮忙,筹备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近期他们准备订购机器,这种大型的印刷机在国内无法生产,需要向德国订购,他们联系了一位供货商,昨天刚从天津赶来,双方约定今天详谈。崔长庚对此十分期待,他知道这是办厂的关键一步,一旦机器到位,印刷厂就成了大半。

    崔长庚回到办公室没多久,谭文杰便带着那位供货商进来了。这是一位德国人,名叫瓦尔德,七年前来到中国,一直往返于各大城市之间推销机器设备,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山西。

    崔长庚此前没有见过外国人,见瓦尔德进来,他好奇地上下打量着。只见他身着黑色西服,脚穿皮靴,高耸的礼帽下露出金色的卷发,高高的鼻梁,深陷的眼窝里一对蓝色的眸子正盯着自己。

    “崔先生,你好!”瓦尔德操着不太标准的中文,用手摘下礼帽横放在胸前,低头向崔长庚行了一礼。

    “瓦尔德先生。”崔长庚早已知道了这个名字,他礼貌地拱手还礼,“你的中文说的真好。”

    “哈哈,是吗,我在中国七年了,天天跟中国人打交道,用你们的话讲,叫‘耳濡目染’。”

    一句话把崔长庚逗乐了,他重复着瓦尔德的话:“对对,耳濡目染。”说完他一伸手,“请坐。”

    瓦尔德并没有入座,他从随身携带的包中掏出一本画册走到了崔长庚的桌前,“崔先生请看,”他把画册打开,里面是几张印刷机的照片,还有印刷厂工作的场景,“这就是你们要订购的机器。”

    崔长庚轻轻翻阅着画册,那些场景他都是第一次看到,不禁心里暗叹,西方的工业技术确实先进,一台大型的印刷机只需要几个人操作,旁边已经摞起了厚厚一沓印好的纸张,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难怪列强区区几千人,就把大清国欺辱的毫无还手之力。既然我们不能造出这些东西,用他们来强国富民也是一件好事。

    看完画册,崔长庚抬起头看着瓦尔德,“这些印刷机看着确实不错,我们想先订购五台,需要多少钱?”

    “每台一万两,一共是五万两。”瓦尔德答道。

    “可之前《晋阳公报》订购的机器一台才五千两,这个价格太贵了吧。”谭文杰插话道。

    瓦尔德回头看着谭文杰,“谭先生,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机器型号老,而且你们订购的量有点少了。”

    “瓦尔德先生,”崔长庚说道:“我们这次订购的量确实不多,因为我们是初办,以后肯定会扩大规模,如果你的价格合理,我们还有合作的机会呢。”

    瓦尔德深蓝色的眼睛骨碌碌转了几圈,然后摊开手,无奈地说道:“好吧,那我每台机器再让一千两,这是极限了,我已经表达了我最大的诚意,希望我们还能合作。”

    崔长庚和谭文杰对视了一眼,二人对这个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