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二章合纵连横(第1/2页)  大道首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战国时期,齐c楚c燕c韩c赵c魏c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c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c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魏国与齐国的关系由徐州相王而得到缓和,但秦国在西边却连续向魏国发起进攻,西边的西河c上郡相继落入秦国之手。魏国感到只靠本国的力量是不能抗拒秦国进攻的,于是有公孙衍发动的“五国相王”之举,企图联合三晋与燕c中山国,来抵御大国的进攻。就在五国相王的当年(公元前323年),楚国就向魏国发起进攻,楚将昭阳在襄陵打败魏军,夺去8个邑。“五国相王”可称为公孙衍的一次“合纵”运动,但仍敌不过楚国,因此魏惠王对“合纵”政策动摇,接受了张仪“以魏合于秦c韩而攻齐c楚”的政策,任命张仪为相。主张联合齐c楚以抗秦的惠施被摘相印,到了楚国,后又到宋国。惠施去魏相,是张仪“连横”政策的胜利。

    魏惠王相张仪,是想利用秦国的力量对抗齐c楚的压力。张仪却是“相魏以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是要魏国投靠秦国,魏惠王当然不能就范。于是秦惠王愤而出兵攻打魏国的曲沃(今山西闻喜)c平周(今山西介休西,或说今山西灵石境)。这样,张仪的“连横政策又受到挫折。

    公孙衍是张仪的政敌,张仪在魏国推销“连横”政策,公孙衍就出来加以阻拦,派人到韩国去把张仪合秦c魏是“魏攻南阳,秦攻三川”c魏王重用张仪是“欲得韩地”的目的告诉了韩国大臣公叔。公孙衍称,如果韩重用他公孙衍,秦c魏的交易就可以被阻止,并且可以达到“魏必图秦而弃仪c收韩而相衍”的目的。公叔认为此计很好,“因委之犀首以为功”,把国事委于公孙衍。

    秦国咄咄逼人的东进政策,令东方各国生畏,纷纷支持公孙衍的“合纵”。齐国于是“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燕c赵两国“亦以事属犀首”,接着楚国也“以事因犀首”。魏惠王见4国属公孙衍以事,“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事,复相魏。”此即所谓犀首“佩五国相印,合纵连横”的一次“合纵”运动。

    公孙衍在魏惠王后元十六年取代张仪为魏相国,乃于次年合东方六国攻秦,推楚怀王为纵长。联军至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引而归,齐独后。”这次参加的国家有魏c赵c韩c燕c齐c楚。由于联军组织不严密,故被秦军击败。次年,秦派庶长樗里疾在修鱼(今河南原阳县西),大败联军的韩c赵c魏三队,斩杀八万人,这次“合纵”攻秦的战争失败。

    公孙衍为了牵制秦国的兵力,还联合少数民族义渠同秦对抗。在秦军与三晋军队交战时,义渠军发兵向秦进攻,在李帛打败秦军。

    这次六国“合纵”攻秦,虽以失败告终,它的声势却是十分显赫的。时人景春说:“公孙衍c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说明他们发动的合纵c连横运动,对当时政局所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张仪c公孙衍是战国时期合纵c连横运动的倡导者。自此以后,由于兼并战争的激烈,各大国间纷纷拉拢与国以对付敌国,这种合纵c连横的外交斗争及军事结盟就不断出现。战国后期,秦国力量越来越强,东方六国都不能单独抗秦,公孙衍与洛阳人苏秦,先后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秦国用魏国人张仪,劝说各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的弱国,叫做“连横”。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那时候,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时而加入“合纵”,时而加入“连横”,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在各大国纷纷拉拢与国c开展激烈的斗争中,外交和军事上就产生了合纵c连横的活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