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3(第1/4页)  姚暹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层秋雨一层凉!绵绵的细雨很快就带来了河东大地的冬天,位于中条山北麓的解州中学也迎来了它最为寒冷的季节。呼啸而来的西北风撞向中条山体,掉头向北,劈头盖脸反扑过来,解州正好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你如果留心就会发现,这里的树很少有长得笔直向上的,好多都是向北倾斜,这自然是风力造就而成。七十年代末,《人民日报》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条山的风》的文章,后来还被收录进全日制小学五年级第十册统编教材中,中条山的风从此名扬神州。

    赵洋正是读着这篇文章从小学毕业的,只不过由于盐湖北侧岗地以及姚暹渠的阻挡,龙居一带的风力并不强劲。来到解州上学后,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中条山风的威力。解州中学的宿舍,今年刚刚进行了改造,大通铺的炕面,抹上了一层水泥。这样一来虽然少了尘土,灭了跳蚤,也便于打扫卫生,但到了冬天就不行了。为了安全起见,宿舍里是不允许生炉子的,坚硬的水泥炕面寒冷如冰,学生们的褥子下面大多都垫的是硬纸片c牛皮纸之类,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垫的是旧凉席,下面铺一层塑料布防潮。但即使如此,也照样挡不住逼人的寒气,睡在上面,一股股冷气钻过脊梁骨浸心透肺。鉴于此情况,学校推出一项措施,购买了一批床板,每张床板以25块钱的价格采取自愿原则出租给学生。赵洋没有租,25块钱,可是好几个月的菜钱呀!再说哥哥快要结婚了,家里花钱的地方多着呢,他不想再给家人增加负担。

    教室后面有七八张多余的课桌,平时堆放在墙角。赵洋和同桌王红雷,还有另外两个男生,则把睡窝安在了这个地方。教室里面人多,比起宿舍要暖和得多。他们每天晚上等到下了最后一节自习,教室里学生走的差不多完了的时候,从宿舍里抱来铺盖,把摞起的课桌放下来靠墙一拼,四个人挤在一起,暖暖地睡上一觉。

    在教室里睡觉,暖和是暖和,但就是不方便,晚上睡得迟,早上还得早早起。班里有几个女生,不知是在宿舍里冻得待不住,还是爱学习,反正每天早上早早就来教室了,逼得这几个大男生不得不提前起来,抱着铺盖赶紧回宿舍,一路上偷偷摸摸,还怕碰见了学校领导或者政教处的老师。

    每天下午活动时间,教室里需要打扫卫生,这个时候,除去值日生,所有的同学都得离开这个唯一暖和的地方,出去找各种活动方式进行热身。好些男同学都去马路南侧的操场上打篮球去了,赵洋不喜欢打篮球,他就选择了跑步。解州中学出了校门往东一二百米就是运城通往古魏国所在地芮城县的公路。路面不是很宽,向南一路上坡直通中条山下。赵洋一般跑到三四里外的水泥厂跟前,然后开始往回返,经过路东的驻运坦克部队军营时,又进去在里面操场的单c双杠上活动一番,这时候全身就能热乎乎的,很是舒服,便开始回学校。

    上坡跑比较费劲,通常跑到水泥厂附近身上就发热了,因为怕出汗把穿在里面的衣裤浸湿了,赵洋在返回来的路上,一般是跑跑走走,有时也到路边林地里转转。

    一个星期五下午的活动时间,赵洋打扫完教室卫生,照例出了校门往山上跑。这一天天气异常得好,晴空万里,彩霞满天,夕阳余晖正努力地把最后的温暖奉献给大地。风微微地,也没有平时那么烈,一点点的寒意反而让赵洋感觉甚是舒爽,他跑到水泥厂门前便停了下来,开始往回返。路西不远处的庄稼地里一个坍塌的小屋内袅袅升起着一股细烟,正好和西沉的落日连在一起,仿佛一个带线飘浮的大气球。这个季节,在野外点火取暖的人挺多,尤其是放学后的小孩子,不回家去,三三两两地在巷口c地头玩耍,冷了就扯点枯草,抱些玉米杆c棉花柴,点上一堆火,围在一起取暖。这片地里面虽然没剩下什么庄稼,但枯草挺多,旁边还是一片柿树林,要是有些小孩烤完火后没有把火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