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0 章(第3/4页)  天地萨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己家养的祭祀用的黑牛、黑羊。一时间,湖畔上人喊牛嘶羊鸣。同时,为了能接春神到来,沿着湖畔,近百堆爬山松枝摆在那里,等着春祭开始时点燃,迎接春神……新来的国师会飞,渤海人口口相传,但亲眼目睹者,还是很少,就连我的父王大也没有看过。我告诉他,尼玛飞翔,一定要有萨满仪式。自从尼玛到来,渤海国平平安安,也就没有启用萨满仪式。因此,尼玛会飞,还始终保留在传说中。这次春祭,大家自然都想亲眼目睹尼玛女神是如何飞向高空的。

    祈神仪式开始,我暗示尼玛,今天一定要飞翔。

    对我的暗示,尼玛不置可否,既没有说飞,也没有说不飞,就像我的求婚一样,这可能就是尼玛的风格了。

    中午时分,我父王在卫兵的护卫下,走上高高的祭台,冲着渤海国百姓宣布,春祭开始……

    我父王的话音刚落,祭台上早已准备好的萨满们击响萨满鼓,爬山松枝被点燃,巨大的烟柱缓缓升上青空。一只只作为牺牲的黑牛黑羊被杀死,百姓们手挥柳条,嘴中齐声发出呼喊:句芒句芒

    句芒是春神的名字,人面鸟身,传说是伏羲氏的四儿子。伏羲氏派他来渤海,考察民情,观察天象,东方属木,五行中木为首,因此,句芒亦称木神。渤海国认为,句芒不仅掌管谷物,也掌管生育,春祭时祭祀句芒,便有了双重意义。

    随着百姓们的呼唤,一个个扮成句芒的青年后生从祭台后走了出来。这些“句芒”,手持鞭子,身着红衣,腰扎黑布,头戴草帽,脚穿芒鞋(草鞋),一个个精神抖擞……这些后生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年龄都在十六七岁,他们手持的鞭子二尺四寸,代表二十四节气,用柳皮编成的鞭绳,染成五种颜色,分二十四个阶段,预示二十四节,节节丰收……句芒们边走边甩着鞭子,打出一个个鞭花,如pào仗zhà响……就在这一片喧嚣之中,突然一片肃静。原来,是尼玛在祭台上出现了。尼玛没有穿萨满服,她头上戴一个用柳条编的头箍,束住了一头秀发,上身穿一件白色的小衫,下面套一个洁白的羽裙,赤着脚,手中拿着一根柳条。上得祭台后,尼玛双手捧住柳条,放在额头上,冲着天空开始默祷……看到尼玛出现,众萨满们惊愕了片刻,这才意识到忘记了击鼓。萨满鼓再次响起,在鼓声的伴和中,尼玛继续默祷着,就在尼玛的默祷中,天空突然传来“阿骨”“阿骨”的叫声,只见一只只白色的神鹰,奇迹般地飞到忽汗海的上空。这些神鹰,有成百上千只,它们双翅平举,借着气流在天空上盘旋着……尼玛看到神鹰飞来,在祭台上伸开双臂,开始转圈子,她左转了三圈后,整个人像一只白鹰似的,轻盈地飞离祭台,在人们目瞪口呆中,飞到忽汗海的上空,融入神鹰的队伍中……看到此,参加春祭的人全跪下了,就连我父王大,作为一国之君,也不由得被人搀扶着,跪在了地上……

    神鹰们看到尼玛飞来,全都飞向尼玛的身边。它们围着尼玛,亦如同在抬着尼玛,沿着忽汗海盘旋着……忽汗海中的鱼虾,也全涌向湖面,一时间波翻浪涌,观看着这一人间奇景。

    尼玛和神鹰们在天空飞了半个时辰,转向祭台,尼玛缓缓地落下。神鹰们留恋地叫了几声,全部振翅飞走了。

    百姓们一片欢腾,口中不断地喊着:尼玛女神尼玛女神

    我父王大激动地擦着眼里的泪水,百官群臣,对尼玛无不投去钦敬的目光。

    尼玛离开后,便到了人们最想观看的节目天人jiāo合了。

    有人在祭台上撒满达紫香花,粉红色的花朵,把祭台装饰成一座粉红色的洞房。这时,一个个花枝招展的少女走上台来。这些少女,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她们都是各家的长女,一直保留着纯洁的处女之身,她们是被专门挑选出送给春神的……少女上得台后,一件件脱下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