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一七节 初到杭州(第1/2页)  大明海商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大明海商帝国最新章节!

    “小弟尚不知大哥还有这样的志向。可你我都出身军卫,别人不知道现在的军卫是个什么烂样,咱们还不知道吗?早些年,倭寇糜烂东南,浙直闽粤这么些卫所,可有可战之兵?

    不仅浙直闽粤无可战之兵,当时放眼整个大明,又有那里能调来可战之兵?不得已,只能把苗家狼兵和白杆兵调来抵挡。后来戚大帅在龙山练兵,可他练得并不是卫所的兵,而是他新招的募兵,可见这军卫已经烂到了什么程度。

    只是这募兵一途,并不是谁想募就能募的,若不是有总督东南的胡宗宪胡大都督为戚大帅和俞大帅提供财力支持,戚俞二位大帅能募到兵?而现在的朝堂之上,还有胡大都督这样的人么?就算有,胡大都督的下场,大家都看到了,殷鉴不远,谁还会傻傻的做第二个胡汝贞?

    为将者,兵是将胆,手中无可战之兵,不要说效法班定远、霍去病,就算想效法于忠肃公于危难之际,守城退敌亦难言成功。所以,建功立业,小弟是实在不敢奢望啊。”

    听章旻青这么说,杜季新一改之前嬉皮笑脸的神情,看了看左右没人,才一脸严肃的对章旻青认真说道。

    杜季新提到的这几个人,戚继光、俞大猷、胡宗宪、于谦,章旻青当然是耳熟能详。他也清楚,确实没有胡宗宪为戚继光和俞大猷提供钱财粮草,戚继光和俞大猷再是名将,也练不出可战之兵。

    别的不说,就说他自己。大菜花山岛上区区几百人的队伍,在之前不过大半年的时间,花进去的钱已经有十几万两银子。以大明现有的财力,确实支撑不起一支精锐之师。

    这个账很好算,以一支一万人的军队来说,不算军官,仅仅士兵一年的军饷就要近二十万两。加上吃穿,又要近二十万两。而兵器装备上更是难以估算,马匹草料,刀枪弓弩,火炮鸟铳,加上火药枪弹,营帐旗帜,车辆工具,以及药品等等。这样一支军队每年没有一百万两根本就打不住。

    而眼下大明,名义上有全国二百多万军队,可朝廷那里有这二千多万两一年的军费?日益庞大的皇族和士族正在让这个老大帝国的税收日益减少入不敷出。

    皇帝想要征收的矿税和商税,却受到东林为首的文官集团的坚决抵制,因为这涉及到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作为有功名的读书人,他们名下的田产本就免交大部分赋税,也不用承担劳役。

    这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确认给予读书人的优待,已经成为不能更改的祖制。任何新上位的皇帝若想改动这一条,必定会找到全体文官们的口诛笔伐,是不忠不孝的昏君暴君。在以孝治国的大明,这个罪名足以危及到皇帝宝座的合法性。

    并非没有皇帝干过这种事,满清的雍正就用强硬的手段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于是,在之后文官们笔下的史书和记载中,他就是一位残暴无比的暴君。被后世无数遗老遗少们称颂的“康乾盛世”里,却没他什么事。

    杜季新当然不会有章旻青的这些见识,不过他有个当观海卫指挥使的父亲,对军卫里的种种内幕比较清楚。他知道不仅东南沿海的卫所军名存实亡,即便是九边的边军也同样不堪一击。

    所以,他对章旻青所说的扬威域外青史留名,认为能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他能把这些话对章旻青说出来,其实在他心里,对他眼里文武双全的章旻青还是抱有一线隐隐的期待,或许能者无所不能。

    “机会从来都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明天的事,谁又能预先知道?只有自己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当有一天机会来临时,你才能牢牢的抓住。不然,即便有这么个机会给你,你也只能望之兴叹。当然,还有更大的可能,是这个机会这辈子都不会来,可万一来了呢?”

    章旻青这话,说得很是推心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