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县相同,旧时端午节常有龙船竞渡。有些乡镇在四月间举行,此亦“麦熟就做戏”的遗风,并无定规。往时城镇共有龙船七八只,分青、红、黄、白诸色,并各有嘉名。龙船属于庙社,或为各行业所捐建。每只龙船船身伞颜色各异。并配有鼓乐,当时所费不下一、二千金。城厢镇龙船,因各桥洞不高,上翘之船尾不能通过,构造上可以装卸自如,名曰“断艄龙船”。乡谚“太仓划龙船缺艄”,隐喻穷汉没钱使之意。
折叠名优特产
新毛芋艿是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的特产。新毛香籽芋是著名地方品种,以其香味纯、质地糯、品质优的特色,深受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国内市场的欢迎。新毛芋艿是太仓的传统农产品,经新毛区农户通过对本地品种改良、系统选育而成的“新毛”香籽芋是著名地方品种,以其香味纯、质地糯、品质优的特色,深受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国内市场的欢迎。芋艿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各种营养成分,主要是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每100克中含淀粉175克,蛋白质22克,比一般蔬菜高,因而芋头既可当粮食,又可做蔬菜,是老幼皆宜的滋补品,秋补素食一宝。芋艿还富含蛋白质、钙、铁、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多种成分。祖国医学认为,芋艿性甘、辛、平,入肠、胃,具有益胃、宽肠、补中益肝肾、添精益髓等功效。对辅助治疗大便干结、甲状腺肿腺炎、急性关节炎等病症有一定作用。
猪油米花糖是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沙溪镇的特产。太仓猪油米花糖这一沙溪传统土特产,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光绪年间1900年沈缓之在沙溪开设了“鼎盛祥”糕饼店。产品以桃片、麻糕、酒酿饼、肉饺为主。第二年1901年在爆米花的启发下,独创了猪油米花糖,并且成为太仓一绝。后来成了太仓人探亲访友的送礼佳品。其后,沙溪也有做米花糖的糕饼店,如紫阳馆等,但其口味还是以“鼎盛祥”为最佳。
太仓肉松太仓肉松为著名地方特产,已有百余年历史。清乾隆年间,太仓城内作坊李梧江,注意调味与烹饪相结合,将猪腿肉炒制成松,或自食或赠客。因无专名,故称为肉松。后被流动厨师倪德悉心钻研,加以改进,其肉松味道胜过李家,且货精物美,很受欢迎。因此倪德便在城中开设倪鸿顺肉松店,专营肉松,遂有盛名。太仓肉松选用上等鲜猪腿肉原料,采用传统配方,先进设备,经精细加工而成。其特点酥、松、香、鲜。据测定每百克肉松含蛋白40以上,脂肪7以下,糖份524,有17种氨基酸。是产妇、婴儿和老、弱、病者上等保健调补营养佳品,也是旅游和馈赠亲友的理想食品。1915年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甲级奖,1982年获江苏省优质食品奖,1984年被评为商业部优质食品。
太仓糟油清代袁枚随园食谱云“糟油出太仓,愈陈愈佳。”太仓州志云太仓糟油太仓糟油
“色味佳胜,他邑所无。”糟油创制人为清乾隆年间的李梧江。他在太仓城内开设多家经营酱铺业的作坊与铺子。平素喜钻研食品调料。他用酒浆配以各种香料入缸封藏,数月后,开缸启封,发现这种液体调味品具有酱色、糟香、鲜美等特点,经自己家中与馈赠亲友尝试后,一致反映味道极佳。于是李梧江再选择香料搭配,再次改进,遂制出了能解腥除异味、提鲜增香、开胃增食的新调味品糟油。据记载,糟油由老意诚秘方制造,每次投料后还要渗入适当的糟油底子,即糟油脚。有人谓糟油之妙,在于它的底子,此乃百余年来长期累积的精华,没有它就没有老意诚的糟油。太仓糟油,于1816年正式酿制发售,渐各传四方,成为官礼。因慈禧太后爱吃糟油,常派人来太仓采购,故太仓老意诚糟油店中曾有一块“进呈糟油”的金字招牌。太仓糟油在1914年、1921年、1925年举办的江苏省一二三次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