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被刘协震慑住了,更怕被当成反贼,慌忙下马跪在道路一旁叩拜。
此事过后,董卓便有了废立之心。在他这种西凉汉子看来,唯有强者,才配当他的主人。
但是废除皇帝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董卓招来自己的谋士李儒商议道:“吾观少帝年少轻挑,胆小怕事,恐难当大任故欲废帝立陈留王,如何?”
对于自己的老丈人,李儒是再熟悉不过了,虽然看似商议,其实不过是想问他怎么解决罢了。
于是李儒顺着董卓的话说道:“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可来日宴请百官,商议此事,若有不从者,杀之!”
董卓果然同意,于次日在酒宴上道:“吾有一言,众官静听。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
诸官听罢,不敢出声,生怕惹怒了这位手握兵权的西凉刺史。
但这世上有勇气的人还是不少的,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叫道:“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
众人看过去,果然是一条筋的荆州刺史丁原,众人不禁暗暗为丁原捏了把汗。
董卓正得意时,闻此言,拔出佩剑顿怒道:“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这时李儒看见丁原背后出现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如果董卓想要杀死丁原,恐怕立即就能亡于戟下。
李儒急忙阻拦董卓道:“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向都堂公论未迟。”
众人也将丁原劝退,莫趁一时之气,
董卓仍不死心,再问道:“吾刚才所言,可合公道?”
这回没了丁原,却还有个卢植。出席拱手道“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c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董卓大怒,拔剑向前欲杀卢植。心道我杀不了丁原,难不成我还杀不了你老头?正好还可以敲打敲打一些不听话的中间派。
然而侍中蔡邕c议郎彭伯却站出来劝道:“卢尚书海内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
司徒王允又道:“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
众人偷喜,连忙先后告退,离开了这个宴会。
董卓心里郁闷极了,方才知道废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按剑立于园门,忽刚才丁原身后的那人跃马持戟,于园门外往来驰骤。
董卓自然不会放过导致自己第一次怼人失败的元凶,询问身旁的李儒道:“此乃何人?”
李儒忌惮的看了眼门口的那人,答道:“此乃丁原义子:姓吕,名布,字奉先。有万夫莫敌之勇,主公须暂时避之。”
次日,董卓与丁原大战长安城外,却被吕布一人当先,冲乱了董卓阵型,一路斩将夺旗,无人可挡,直逼董卓。
董卓大惊失色,慌忙驾车逃进了长安城内,躲在府中叹气道:“吾观吕布果真勇武有加,难以匹敌,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
这时,董卓帐下的虎贲中郎将李肃站了出来拱手道:“主公勿忧,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
董卓大喜,这可真是想睡觉了,身边就有一个枕头,然而董卓还是有些担心,问道:“汝将如何说服吕布?”
李肃说道:“某闻主公有名马一匹,号曰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