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41 章(第1/4页)  活在明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地看着众人的神色道,“可也不是你们的大明朝!是皇上的!他们在鱼ròu百姓,张大人,这似乎正是你们青史留名的机会吧?”

    这最后一句话彻底打动了张位,颠覆了他刚才被沈一贯游说的思想。对啊,这不正是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么?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迷失了呢?

    “天地有正气!”高启华深邃地看着朱一刀,终于开了口,“我等惭愧,让朱千户见笑了!浙江的大局虽然已经无法挽回,但对那些受灾的百姓,咱们确实应该争一分是一分,民心……决不可失!”

    李化龙这会儿也总算是反应了过来,朱一刀到底想让他们干什么,惊醒之下心里又有些恐慌。这个朱一刀,说话如此没上没下,难道就不怕得罪了张位,以后让他不好过么?可他又想起了只有朱一刀才能经常见到的万历,以及万历对老朱那种沉默支持的态度,心中终于有如一颗zhà雷般的清醒过来:他可是代表着皇上的,也许他的意思,就是皇上的意思!自己怎么这么傻呢?

    张位这时转向了他,肃然对他道:“你在浙江有些日子了,你想想,怎么样才能帮着钱宁,让受灾的老百姓少受点苦?”

    李化龙看了看众人,又看了看老朱,轻轻摇了摇头:“我能帮的也就只有一条,尽力让官府和那些丝绸大户不要借着灾情把百姓的田给贱买了去。但这就必须要有粮食让他们度过灾年。属下在来京的时候跟钱宁商量过,万一朝廷调不出粮食,属下就陪他到江苏去找巡抚赵源潮借粮。”

    “这个法子倒是可行。”张位摸着胡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赵源潮跟钱宁当初同为进士,一直惺惺相惜,找他借些粮应该没问题。”

    不过李化龙还是摇头叹道:“可就算是借些粮也不一定能阻止那些人兼并土地,别忘了,钱宁已经不再兼任浙江巡抚,况且又已经跟陈于壁他们决裂,他在浙江已经是孤家寡人一个了。那按察使何进贤还买不买他的帐,就难说了。若是新任的杭州知府和淳安建德的知县仍然是他们的人,有粮也到不了百姓的手里。”

    “这些事情就要靠你们琢磨了,本千户先走一步,告辞!”看着他们已经在考虑这些问题,老朱知道自己不需要再留在这里,告了声罪起身就走。

    众人再度面面相觑。

    第233章

    。张位尴尬地轻咳了一声,继续问道:“新任的杭州知府是谁,定了没有?这可是个关键的位置!”

    沈一贯紧皱着眉头道:“早就定了,还是陈于壁的门生,翰林院的编修于新武。”

    “是他?”张位仔细地回想着,“可是上一课的探花,那个以心学后进自居的于新武?”

    “就是他。”高启华chā话道,“用他,可见陈于壁也是费了不少的心思。这人写了几篇心学的在朝野倒有些影响,而且一心治学,倒没听说他有过钻营的劣迹。这一次‘以改兼振,两难自解’的口号就是他提出来的。内阁议事的时候,陈于壁倒是把他捧上了天。可到底做事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钱宁没了人支持他,又是这个人的杭州知府……浙江这回,就是不乱也得乱了……”张位一**坐到了椅子上,自己这边太被动,太被动了!浙党现在没有什么领头的了着赵志高陈于壁的眼色办事,原本的几个敢于直言的,都被陈于壁以各种理由给发配充军,赵志高重用的人又都在浙江经营多年,想在他们这块铜板之间**几根针,难哪!

    “淳安跟建德的知县呢?”李化龙急切地问道,这两个县的主官才是最关键的,那个于新武不过是个书生,到了浙江,没几个月的时间根本弄不清水有多深,或许可以利用他的一无所知吧!但最重要的是淳安和建德知县必须敢于抗上才行,可是按察使司还有个何进贤……

    “这两个缺倒还是没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