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67 章(第2/4页)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位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应该就是秦桧最真实的心理写照。

    对于秦桧来说,目前的形势对他极为有利。

    首先、他的金国主子完颜昌正是当时得令,几乎完全掌握住金国的话语权,金国所有的意图他都清清楚楚。

    其次、高宗皇帝目前所面临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而他最大的依仗---左宰相赵鼎不但帮不了他,还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没错,赵鼎对议和是赞同的,不用开战就可以收回河南、陕西等大片土地,还有太后等一大帮代表国家颜脸的皇亲国戚,有什么不好呢?

    但问题是,他一方面想收东西,一方面却想要面子,一方面还想着讨价还价,比如派去金国的协和使者就被告知,条款里谈到以黄河为界,可黄河在近年里是改过道的,一定要以没改之前的河道为准,等等。

    最让秦桧揪心的是,赵鼎居然坚决反对取消帝号和国号去迎合女zhēn rén。

    在秦桧的眼里,这个赵鼎分明是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

    他秦桧最瞧不起的就是这一种人。

    第三百三十六章:双输的协定(五)

    在被女真金人“yīn遣”回南宋朝廷足足九年之后,我们的秦桧右相遇到了他上位夺权的最好机会。

    根据南宋的官制,目前挂着宰相名头的有四人:左仆shè赵鼎、右仆shè秦桧、参知政事刘大中和枢密副使王庶。

    这四个人当中,参知政事刘大中政治态度温和中立,与首相赵鼎亦步亦趋;而枢密副使王庶与岳飞关系极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主战派。

    在这个内阁当中,有两个温和派、一个激进投降派、一个激进抗战派。这样的组合,包含着某种平衡的意思,体现出首相赵鼎的一片公心和苦心。

    首相赵鼎无疑是公平公正的,这也是他名声极好的原因。

    而如今,既然秦桧要当独相,包括赵鼎在内的其他内阁成员,就变成了秦桧的眼中钉ròu中刺,非要铲除不可。

    至于赵鼎对于他秦桧的保荐和提拔的恩情,秦桧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在他秦桧的字典了,从来就是有仇必报,有恩莫提。

    第一个受到秦桧打击的是赵鼎的亲密战友---刘大中。

    为什么先从刘大中下手?

    原因有两个:第一、他与赵鼎的关系最牢固,什么事情都唯赵鼎是瞻,共同进退;第二、刘大中与父亲的关系不太好。

    先不管对错,只要与父亲的关系不太好,在南宋这个理学泛滥的国度,就是叛逆。就是违反孝道的精神。

    于是乎,在某御史的连番弹劾之下。参知政事刘大中被贬往外地,到处州去(今浙江丽水县)当知州。

    刘大中被赶走了,没有花费秦桧多大的力气。但是,对于剩下的赵鼎和王庶,却让秦桧大费周章。

    赵鼎和王庶两人,身家清白,品行端正,工作认真负责。完全没有任何籍口和把柄被秦桧抓住。

    面对这种情况,假如换做是几年前的秦桧,很可能就会措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才好。

    可是,秦桧毕竟是秦桧。

    经历了在女真金国的几年艰苦岁月,好不容易才从底层爬上来,还获得了以完颜昌为主的金国高层的欣赏和信任;回到南宋后。又小心翼翼地侍候了多位的首相大人,可谓是多年的媳fù熬成婆。

    如今的秦桧,魔功大成,还搞不掂你小小一个南宋朝廷?

    在秦桧的细心观察之下,很快就发现了赵鼎和王庶的一个共同的缺点---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君子。

    道德高尚、诚信可靠、风度翩翩的谦谦君子,这不就是读书人要学习的目标和模范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