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87 章(第1/4页)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要更甚。

    完颜兀术倾全军之力,竟然在顺昌城大败于刘两万八字军的手中。

    按照宋朝兵力排行榜,八字军的兵力应该属于中等偏下,与岳家军、吴家军、韩家军等朝廷的主力野战军不能够相提并论。

    刘两万八字军的大胜,彻底点燃了岳飞心中的那把火。

    因此,岳飞把岳家军分兵几路---张宪居中、王贵向西、牛皋往东,一起杀向金兵,要彻底击溃完颜兀术的大军。

    根据岳飞的想法,岳家军不但要胜,还要大胜、短时间内大胜。

    岳飞心里很清楚,自己能够掌控的时间并不充裕。

    在这场战争之中,完颜兀术连战连败,损失惨重,却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指责。究其原因,套用《孟子。梁惠王上》中的说法---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公平地说,完颜兀术在这场战争中的种种布置,还是很有针对xìng的。

    最初对上刘的两万八字军,金兀术十三万金兵全体出动,以狮子搏兔之势,杀鸡用牛刀的打法,要尽快攻陷顺昌府。

    当顺昌大败之后,得知岳家军出动,完颜兀术马上收缩防守,把在中原地区的所有兵力集中在开封府及其周边的几个重镇。

    遭遇到岳家军之后,先是在颖昌府和淮宁府连输两场;完颜兀术把心一横,派出最精锐的拐子马骑兵,去郾城偷袭,实施斩首战术,把目标对准了岳飞。

    在郾城和小商河连输两阵以后,完颜兀术箭头一转,把目标对准了颖昌府---这个岳家军最大粮仓的所在地。

    从集中力量后的遭遇战、到突发奇想的斩首战术、再到销毁粮仓的打、等等,对于一位指挥员而言,完颜兀术已经尽了他的能力,穷其所能;至于他的失败,或者可以套用后世的一句话:“不是国军无能,只是共军太狡猾了”

    岳飞原先的想法是,用大的胜利,用接连不断的大捷来刺激高宗皇帝,让他重新焕发起雄心,转而支持北伐。

    以当时的思维逻辑而言,岳飞这个想法的可行xìng还是很高的。

    在古代,当官员是需要政绩的,宋朝把考察官员称之为“磨勘”。

    当皇帝同样需要政绩。而检验皇帝的好坏只有两个标准:第一是民生,第二就是国防和外jiāo。

    在中国的传统上,一般都是轻民生而重国防;因此,能否开疆拓土几乎成了衡量一个皇帝是否明君的重要标准。

    比如在汉朝,文、景二帝重民生。采取了修养生息的政策;而孝武皇帝专事对外战争,击灭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等等。虚耗国库。

    从后世的评价,汉武帝要远远高出文、景二帝,就是这个道理。

    根据岳飞的想法,只要他能够取得接连不断的胜利,就可以让高宗皇帝知道,岳家军的将士们有能力战胜金兵,光复故土,甚至还可以收回幽云诸州。从而使高宗皇帝达到了他的祖先们所不能够达到的高度。

    一代明君,开疆辟土。

    这样的荣耀,有哪个皇帝不喜欢!

    不得不说,岳飞的想法非常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而骨感的现实只是来源于一个人,一个岳飞一生中最大的敌人---秦桧。

    秦桧的心里非常清楚明了,自从金兵突然间毁约出兵南侵的那一天起。他的首相位置就变得岌岌可危了。

    虽然得以蒙混过关,那是因为高宗皇帝的慵懒、他秦桧自己的黑箱权谋cāo作、以及他本人厚颜无耻的结果。

    实际上,包括岳飞、刘在内的所有宋朝将士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都是对他秦桧投降政策的否定和讥讽。

    原因很简单,所有投降议和的理论根据,都是基于本国的实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