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他能留下一些话。
老子向来执著“道可道,非常道”,他一直认为“道”是不可说的,世界的真相只要一说出来,便失去了它真实的面貌。可是,最后这位守卫的诚心打动了他,所以他便留下了五千个字,这也就是后来著名的《道德经》的来源。
在《道德经》里有一句话,那就是“大道废,有仁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都在追寻回到子宫里的感觉,因为在那个地方,我们不需要呼吸、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就能从母亲那里得到生命的资源而存在,并且获得满足。
当我们存在于母亲子宫内时,丝毫没有“我”的感觉和意识。我们和整个宇宙融合在一起,和外界也没有分界线,是那么自然、简单地存在着。然而当离开母体的那一刹那,我们却立刻有了“存在”的意识,五官开始发挥功能,开始与外面的世界接触。每一个接触、每一个讯息使我们开始有了感觉,感觉到自己和这世界是分开的,而且认为“我是个单独的个体”。这时,“我”和“存在”两个名词便进入了意识层面,分别心、差异心、我执也在这一刹那在这个意识里开始萌芽。从此,我们离开了天堂,来到人间受苦。
不论是基督教里所谓的“原罪”,或是老子所说的“大道废,有仁义”,甚至佛陀所提到的“我执”、“分别心”、“差异心”,以及心理学上的“意识”、“存在”和“我”等等,都是相同的。意识是如此宽广,它和宇宙一样无垠。通过五感,我们的意识也不停地滋长、扩散着。大量的意识逐渐累积,有些在日后甚至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或者无意识之中。
每一个人在这世上都经历到他独特不同的经验,就如同在这世上没有两朵完全相同的花、没有两个相同纹路的贝壳、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相同的一样,我们每个人学会了不同的仁义礼智,不同的是非善恶,于是烦恼和痛苦的根源开始了,就像是《创世记》中所言,我们开始了受苦的一生。
☆、原罪(2)
当我们和身边的人相处时,如果对方所学得的仁义礼智和我们相同,我们和他就能相处愉快,成为朋友,相知相惜;然而换言之,当我们所学的观念和对方完全不同时,由于我们无法抛开对“我”的执著,于是,我们会试着想去改变环境或改变他人,让心中的“我”感到舒服些。可是,有时候他人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只得开始受苦,和环境、他人之间也开始有了许多冲突与对立。
在自己的内在深处,我们另外又为自己建立了一个是非对错的选择。“我”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好的;我必须是什么样的人才是好的、是对的;除非不去觉察,浑浑噩噩过日子,否则当我们意识发挥功能,看到自己所为所行,和生命深处的“我执”不同时,便开始自责。
至此,或许有人会感到疑惑:难道一个人懂得是非善恶、好坏对错是不对的吗?我也曾经一直依存在好坏对错、是非善恶里;我也曾经非常害怕脱离自己认为是好的、对的“自己”;我担忧如果人类的生活没有一个准绳,那么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曾经非常不相信人xìng是善良的,也曾以为人xìng是需要被许多教条规范,人们才能活得相安无事,否则天下就要大乱。因为当我们真的静下心来,好好地看这世界的真相时,我们将会发现,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那些生命相比,自认为文明的人类竟是最残忍的。人称万兽之王的狮子,看来兽xìng极强,极为残暴,但它除非饥饿至极,否则绝不会残害同类。但是人呢?天下大概只有人类不是为了自己需要,有时甚至只为想法理念的不同,或是享乐而去杀害其他生物或同类。可是,就因此而认定人xìng的丑陋吗?不!相反地,我坚信人类的本质是神xìng的,是佛xìng的,是充满着慈悲与善良的。
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