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老张打工.小李看官场(第1/2页)  漫漫求职路(全景式长篇纪实文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二c退休后为什么仍求职

    退休后仍求职,这不是明摆的与年轻人抢饭碗吗?话这样说,没有错。问题是退休后的人,仍然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存在。作为一个有思维能力的人,对职业生活的需求好像就不会停止?何况,退休后的人再去求职大部分是有其的不同情况;有的甚至于有难言之隐。

    不信,就慢慢来听下面的介绍

    1c 老张打工小李看官场

    老张是一位退休十多年的机关干部,退休这么多年来,听说他一直过的很舒畅。每天早上他去公园打打扑克;下午午睡后在家写写“打油诗”;晚上还去广场跳交际舞前几年,他去了“新马泰”旅游;又去了宝岛台湾旅游。去“新马泰”旅游回来后,他写了一篇游记,将那地方的各种表演来了个赤裸裸的描写。这篇游记好不容易在省一家老人刊物摘登了一千多字,他兴奋的整天夹着这本发行量不大的刊物,见熟人就吹嘘一番。台湾回来后,他也写了一篇游记,可是,找了多家刊物,谁也不给他发。他找着我评理,气鼓鼓的说“他们都不识货”!我估计文中有些很难把握的敏感问题,就笑笑安慰他下次去什么地方旅游再写吗?!

    谁知,前几天,老张就给我来电话,说他要去什么超市打工——专值晚班。还说他去这超市求职,对方说要有一个当公务员的同事或亲戚担保,否则不予接受。所以他就想到了我这个当时仍在公务员岗位上的老同事。放着清福不享,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又想到去打工呢?我想劝劝他,还没等我开口,老张就将一腔苦水倒向了我。原来,最近老张的媳妇丢下两个不大的儿子女儿,突然出走;开出租车的儿子一时没法子,又将两个小孩放在了老张夫妻家。老张的妻子原来就一直是家庭妇女,没有退休工资。四c五张嘴全部对着老张这一份退休工资,长持下去,怎么承担的起?

    这样看来老张还真是命又苦起来了。老张出生在一个县城,他在家是老大,下面有五个弟妹。他14岁初中毕业去读了中师,四年后就分配在这座城市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在那经济困难的上世纪五c六十年代,他微薄的工资几乎三分之二寄给了父母,以弥补家中。他自己苦巴巴的过着结据的单身生活,直到他作为干部下放去农村,33岁时才娶了个农村的姑娘为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回城去一郊区小学工作时,生了一个儿子。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调到一机关工作,过了几年儿子也结婚了。退休后的老张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也是过得去呀。所以十几年来,他就“潇洒”的过来了

    因我知道老张是个老老实实c勤勤恳恳做事的人,我就给老张出了“担保证明”。老张去了超市打工,他白天在超市买场搞卫生,晚上值班。这样两份工作他的收入就高一些。只是我每当去那家超市购物时,我都故意离老张远远的,因我怕与老张照面,熟人面前他面子上放不下我多去了这超市几回,见老张都总是戴着一顶工件帽,帽沿压的很低;看上去,他的确是苍老了许多

    “小李”并不小,这年已经满了55岁。他刚刚办了退休,又在公交公司开起了跑市内的公交车。“小李”是我的同学,我很了解他。“小李”小时读书成绩也不错,只是一上初中就遇到文化大革命,没有书读了;1968年他初中未毕业,就跟着同学下乡插队。他从小就喜欢运动,他的乒乓球和篮球都打的很好。特别是篮球他打得很出色,他个子不高,专打组织后卫。一场篮球打下来,他往往都是场上的“灵魂”。就是他退休后,仍是街上的什么“业余篮球队”的铁杆球迷。1970年时他凭着篮球打得好的特长,被一家工厂看中,招他回城当了名工人。他从翻砂工c机车工直拿到汽车驾驶证;后他又调到给厂领导开车。长年跟着领导跑,他多少也长了点见识。因他学历不高,一直没有机会转为国家干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