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 章(第1/4页)  以和为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和谐。在他看来,聆听宇宙间这种神秘之音,是在自己心灵深处谱写另一曲和谐乐章。鸟鸣、虫叫、风声、水声这些大自然的“音乐”,在奥古斯丁那里内化为心灵的低语。他听到了大自然的乐声,也听到了心灵的和谐。

    “和谐”是音乐的自然之理,自然界的乐声本身就有大小,单复、舒疾、猛静、高低……正是这些差异造就了天籁之音。老庄认为理想的美是自然之美、朴素之美、含蓄之美,是人与自然的jiāo融。这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音乐讲究天人感应,既崇尚外部自然,又重视内心体验,音乐家总是渴望将二者兼而有之,因此形成了传统音乐中所谓的“山水情结”。音乐家们尽管也热衷于社会功利,以发挥音乐的功利xìng,但内心总有一份寄情山水间、逍遥江湖外的痴情。中国传统音乐总是表现出一种清新淡雅的山水意境,它是自然山水与音乐的结合,是音乐的自然美意境。这种融合使乐中有画,画中有乐,并使人的精神在其中融会贯通。倾听《高山流水》,可以感觉“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也;浩浩洋洋,江海之长流也”,曲中既有宏大的气势,又有涓涓细流的抒情,既能通过山水表达自然美,又能透过自然美反映思想震dàng和胸怀抱负。天、地、人在“和”中得到统一。这就是人与自然的沟通之乐,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阳光下,在清风里,在水波dàng漾、云影飘忽的音乐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自然的音乐创造,更看到了人与自然的一种亲和关系。

    相传《高山流水》的作者是伯牙,关于他,还有一个小故事,更能说明音乐与自然的紧密关系。据说伯牙曾跟随一个名叫成连的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只是单纯地把音符弹出来而已,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有一天,成连先生把伯牙带到东海蓬莱山,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一位故人。”说罢,便摇船而去。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空寂无一人,只听到海水崩激的号吼;远望那边山林,又是一片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充分领略了大自然风光,不觉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于是他产生了创作的yù望,当即手抚琴弦,谱下一曲《水仙cāo》。这是一首妙音逸韵、摹神的佳品。他也因此领悟到了艺术要以情动人的真谛。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伯牙那感情真切的演奏,不禁大为赞扬他的表演有了艺术生命。伯牙这才知道老师原来就是要借大自然给他上课。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cāo琴的妙手。

    荀况在《劝学》中曾描述:“昔者瓠巴鼓瑟,而沈(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琴瑟之音使得鱼儿从水中钻了出来聆听,马儿也忘记了吃草,仰起头来欣赏。可见瓠巴、伯牙二人音乐之美妙。这里的笔调虽显夸张,但却道出了音乐与自然生命的联通。音乐对于动物尚且如此,何况对于人呢?音乐中有自然的节奏,而人的生命中也是存在自然的韵律的,因而音乐节奏对人的情绪能产生极大的影响。人在情绪低落时听听音乐,可以调节心情;工作劳累时听听音乐,可以缓解疲劳;读书看报时听听音乐,可令身心放松。不仅如此,人们在餐厅就餐时,也常常以音乐相伴,此时曲目的选择更是讲究。宴席通常在节奏缓慢的抒情音乐伴奏下进行,音乐使人悠然自得,大家边进食、边聊天,往往心情愉快,气氛和谐;情侣们坐在有抒情音乐伴奏的餐馆中,更增加了几分柔情蜜意。然而快餐店却万万不能采用这样舒缓的音乐,因为这会令用餐者进餐速度变得缓慢,其结果是餐桌老是空不出来,生意会大受影响。事实上,早有音乐家和心理学家给快餐店老板们上了一课,让他们注意到音乐节奏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