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0 章(第1/4页)  医宗金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集注】成无己曰:汗缓缓出,则表里之邪悉去。汗大出,则邪气不除,但亡阳也。阳虚为无津液,故不可重发汗。

    方有执曰:此叮咛发汗之节度也。

    张锡驹曰:汗乃津液,汗多则亡津液,何以又谓亡阳也?经云:上焦开发腠理,薰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盖汗虽津液,必借阳气之薰蒸宣发而后出,故汗多亡津液,而阳亦随之俱亡也。

    @@@凡服汤发汗,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

    【注】服汤发汗,汗出病解,便可止再服,不必定然尽剂。

    【集注】程应旄曰:中病即止,亦麻黄、桂枝互举之词,示撙节于“中”字,所以严不中之禁也。

    @@@凡云可发汗,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如汤,随证良验。

    【注】凡云可发汗无汤者,一时仓卒无汤,以丸散代之亦可,要不过以汗出为解耳。然丸散乃定剂,不如汤可随证而进,其验甚准,故曰良也。

    【集注】程应旄曰:丸散仅可从权,随证则不如汤。

    @@@夫病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耳,设利者为大逆,□为实,汗出而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

    【注】脉浮大,属表未解,虽有便□里实,亦不可利下,何以故?因脉浮也。当先解其外,表解热除,内外和谐,而大便自通矣。设用利yào,是为大逆也。

    【集注】成无己曰:结胸虽急,脉浮大尤不可下,下之即死,况此便□乎?论中有云: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此之谓也。

    [卷二]辨不可汗病脉证篇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发汗,躁不得眠。

    【注】浮而无力,濡脉也。沉而无力,弱脉也。浮中沉俱无力,似有似无,微脉也。滞而不流利,涩脉也。巅谓浮也,上谓寸也,下谓尺也。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谓关脉浮濡沉弱。寸脉微,尺脉涩,阳虚则寸脉微,血少则尺脉涩,此阳虚血少,不可汗之脉也。阳虚当汗出恶寒,血少当心烦发热,此阳虚血少,不可汗之证也。若误认为太阳中风而发其汗,必致yīn阳相失而两亡,则反烦躁不眠,厥而且寒矣。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为yīn寒,上实下虚,意yù得温,微弦为虚,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不能自还。

    【注】此谓关脉浮濡沉弱,寸脉弦,尺脉微也。弦为少阳热邪之诊,微为少yīn寒邪之诊,故曰上实下虚也。然微弦同见,虚实未审,惟察其人意yù得温,则非恶寒在表,而是畏寒在里也,故不可发汗。若误发其汗,则yīn愈盛而生寒栗,阳愈衰而不能自还矣。

    诸脉得数动微弱者,不可发汗,发汗则大便难,腹中干,胃燥而烦,其形相像,根本异源。

    【注】凡诸病得数动脉者,有余诊也,可发汗。若按之微弱者,是外假实而内真虚也。不可发汗。若误发其汗,伤其津液,则腹中干,大便难,胃燥而烦,其形似胃实热结之阳明,究其根本,实由发虚家汗,致成津枯虚燥之阳明也。故曰:其形相像,根本异源也。

    【集注】程知曰:动数为热,微弱为虚,发汗动津液,则便难腹干,胃燥而烦。此与阳明里热之证,虽曰其形相似,而根本则有虚实之不同也。

    张志聪曰:数动阳脉也,微弱yīn脉也。诸脉得动数微弱者,犹言左右三部,或得动数之脉而按之微弱者,皆不可发汗。发汗则津液内竭,故大便难;水气外泄,故腹中干;火热上蒸,故胃燥而烦。其形相像者,汗后而燥证相同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