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4 章(第1/4页)  医宗金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故曰:阳气衰也。

    【集注】方有执曰:萦萦如蛛丝,牵惹旁旋,微细yù绝之状。

    @@@师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yīn绝,此皆不治,决死也。若计其余命生死之期,期以月节克之也。

    【注】此以上,发明平脉,以下皆死候之脉也。寸、关、尺三部脉之上下,以候yīn阳五藏升降也。寸位乎上,候心肺之阳,主升,升极而降,降不至关,是为孤阳,故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也。尺位乎下,候肝肾之yīn主降,降极而升,升不至关,是为独yīn,故曰:尺脉上不至关,为yīn绝也。关位乎中,以候脾,界乎寸尺,所以升降出入者也,今上下不至关,是升降出入息矣。故曰:此皆不治,决死也。若yīn阳已离,胃气未绝,尚可计余命之期,期以月节□之,如经曰:yīn胜则阳绝,能夏不能冬;阳胜则yīn绝,能冬不能夏。肝死于秋,心死于冬,脾死于春,肺死于夏,肾死于长夏之类是也,推之于日于时亦然。

    @@@又未知何藏,yīn阳前绝,若阳气前绝,yīn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yīn气前绝,阳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温,心下热也。

    【注】经曰:人有两死,而无两生,有两死者,谓yīn阳皆可死也;无两生者,谓yīn阳不能独生也。故阳先绝,yīn后竭,死则身青而冷;yīn先绝,阳后竭,死则身赤而温也。

    【集注】成无己曰:阳主热而色赤,yīn主寒而色青。其人死已,身色青,则yīn未离乎体,故知yīn气后竭也,身色赤,腋下温,心下热,则阳未离乎体,故知阳气后竭也。

    程知曰:阳气前绝,寒病;yīn气前绝,热病也。寒热之治法一误,虽死尚有征验,诚可畏也。

    @@@师曰: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谷神,虽困无害。

    【注】脉者人之根本也,脉病人不病者,谓外形不病,而见真藏病脉,其内本已绝,虽生犹死,不过尸居余气耳!故曰:行尸也。余气者,未尽五藏生旺之余气也。若旺气一退,即卒然眩仆不识人而死矣。若良工早察于旺气未退之先而图之,未必无所补也。人病脉不病,谓外形羸瘦似病,其脉自和,以根本尚固,不过谷气不充,名曰:内虚,非行尸可比,虽困无害,胃气复,谷气充,自然安矣。谷神即谷气也。

    【集注】方有执曰:周氏云:形体之中,觉见憔悴,精神昏愦,食不忻美,而脉得四时之从,无过不及之偏,是人病脉不病也。形体安和,而脉息乍大乍小,或至或损,弦紧浮滑,沉涩不一,残贼□和之气,是脉息不与形相应,乃脉病人不病也。

    张锡驹曰:谷神乃水谷所化之神,人赖此以资生也。内虚食少,谷气不充,即无谷神矣。故曰无害,若无本然之胃神,安得谓之无害耶!@@@又未知何藏先受其灾,若汗出发润,喘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

    【注】此申上条不知何藏先绝,而详言其证也。肺主皮毛,肺绝汗出不流,故发发也。肺主气,肺绝张口气出,不能复还也,故曰:为肺先绝也。

    【集注】成无己曰:肺为气之主,为津液之帅。汗出发润者,津脱也;喘不休者,气脱也。

    @@@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下,形体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也。

    【注】身汗如油,液外亡也;喘而不休,气上脱也;水浆不下,胃气绝也;形体不仁,荣卫败也;乍静乍乱,精神散也,此皆命绝之候。由此推之,脉虽浮洪,必然无根,是为真藏孤阳飞越之诊也。

    【集注】王肯堂曰:火之将灭也必明,脉来浮洪涌盛,此将去人体之兆也,然又必兼下一、二证,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